清代有翡翠顶珠吗?
清中期以后开始流行佩戴翡翠,具体的时间点应该是在乾隆时期之后了。因为之前朝廷对玉的采购量非常大,所有原料都控制在宫廷手里,民间很少有优质的玉料,所以之前无论是贵族还是普通人用的都是青白玉、青绿玉或者碧玉。但是到了乾隆之后随着国力的下降,对于和田玉的采挖和采购也变少了,民间才开始使用上好的玉料,其中就有翡翠。并且这时候的琢玉工艺已经成熟,出现了圆雕、透雕等技法,这为翡翠雕刻提供了可能。
那么一开始的时候,民间也是不知道怎样去判定一块材料是不是翡翠的,毕竟那时候没有科学的鉴定方法。于是就出现了一种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用类似“以假乱真”的方法来判别,比如用软玉做原料做的假玉,外面一层薄腻,里面则是半透明状,这种假玉放在桌上,上面盖一块纸,轻轻敲击,发出的声音和真玉一样;还有一种方法是看颜色,把玉石放在茶杯里,浸泡24小时后仔细观察,如果是真玉的话,颜色就不会褪去。当然这两种方法都有一定瑕疵,就是会损伤玉的表面,一旦留下痕迹,就会影响美观。
而到了清末民初,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诞生,人们终于找到了判断翡翠的方法——折射率法和密度法。于是之前那些“以假乱真”的办法也就逐渐被弃而不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