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提油有吗?
“提油”其实是一种行业黑话,它指的是一种人工处理翡翠的做法。 由于天然翡翠中往往含有一小块一块的白花(晶体),这些白花如果集中在某处就形成了所谓的“棉”(见图1)。 有些人讨厌这些“白棉”,毕竟它们在翠友们心目中直接影响了翡翠的“美观度”,不过从科学的角度来讲,这纯天然的“棉”其实是不影响翡翠的结构和耐久性的。 但是某些不良商家为了获利,就会在制作过程中将这样的“棉”剔除出去,当然,他们是不可能把纯天然的“棉”残留部分留给消费者的。
这时候,聪明的大脑就会灵光一现——既然我可以通过雕刻来去除多余的“棉”,那有没有可能用其他方式来掩盖“棉”呢?经过不断的尝试,他们终于找到一种方法,即采用胶水或者树脂等材料把被剔除的白棉部分覆盖起来(图2),这块翡翠经过这样一番处理,看起来好像“天衣无缝”了,而实际上这是一种非常糟糕的处理方法——“染色”无疑。 由于树脂等材质本身是透明的,而且硬度比较低,所以就导致了这层染料的渗透性很强,只要轻轻磕碰,表面上的染料就有可能脱落,造成褪色或污染现象,对价值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这种处理方式属于外染色,即使染色工艺再精湛,也难以使得颜色深入内部,从而形成“色牢”,很容易出现掉色现象。 提油处理的翡翠,本质上就是使用了含有染料的胶水或其他物质填充在了原本有“棉”的地方。
翡翠提油,就是将原本很干,没有起胶感的翡翠,通过高温高压注入树脂或染料,让翡翠看起来更加起胶起莹。注胶充蜡,只要是冰种,玻璃种,起莹的冰裂种,其实都正常,属于常规优化处理。但是注胶充蜡和注杂色染色是有本质区别的,注胶注的是无色接近于结晶体的树脂,其成分和翡翠中次生的“水”非常接近。这2者其实都是为了增加玻璃种翡翠的胶性和透明度。
翡翠在地下历经千万年的地质运动,难免会因为其它矿物的渗透或者其它矿床的碰撞使其产生裂隙和裂纹。有时只是看起来不错,上手感觉却非常干,很不“起胶”,也称“胶性差”。上手感觉和看起来看起来出现“剪刀差”,这种翡翠通过注胶是可以起到“冬令营”的作用的,也就是给翡翠美容。
翡翠A货一般是无任何处理的翡翠。一般只有色好、质底也好、无裂的a货翡翠才无需处理。价格自然也就非常的高。通常市面上最常见的是经过浸胶处理的b货翡翠。所谓浸胶处理,主要是对低档铁龙生翡翠进行洗胶、漂白、浸入树脂的过程。
翡翠经过浸胶处理之后。表面光泽度大为改观,变得通透明亮,颜色也分布均匀。而且裂隙也被胶质所充填。从表面是很难看出有裂纹存在的。浸胶处理后的翡翠通常称为b货翡翠。常作为一些低档工艺品或饰件的素材。
有的商家为了获得更好的卖相,获得更好的利润。在浸胶处理之后。还要对翡翠进行染色处理。染色之后的翡翠通常称为b+c货翡翠。b+c货翡翠虽然通明度和a货翡翠接近。但因为是人工染色,绿色非但没有层次感,且色调发暗。只要仔细观察还是很容易鉴定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