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以前翡翠叫什么?

巢紫炎巢紫炎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翠”字作为一个词出现在汉语中,最早见于西汉司马相如的《大人赋》:“珥蝉之以翡翠”,这里指的是用“翡”(fěi)绿色的玉来装饰耳垂。但这里的“翠”当“翠羽”解,指翠鸟的羽毛,与后来的“翠”字含义已经有了区别。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里提到过“翠”:“翠,青碧也……从翠,声。”段玉裁注曰:“翠虽兼绿,其实色别。今以绿染草虫,谓之‘翠’。”可见“翠”字的含义开始跟“青碧”“绿”这类颜色相近了,但主要的意思还是指青色和绿色。 到了明代,陈耀文编撰的《天工开物·珠玉篇》中,“翠”的含义已经同现在差不多:“凡木之本有花者,其色多翠。”并且还解释了这种颜色的成因:“盖树之生石间者,其叶气被石中之色,树之生土中者,其叶气被土内之色;其树之根于水中者,其叶气被水底之色。故有青、翠、紫各色。”(注意:这里所谓的“五色”应该不包括白色) 那为什么今天所说的“翠”专指一种颜色呢?恐怕是因为人们发现在古书中经常出现的“翠”字,实际上所代表的颜色相当丰富,红黄蓝绿都有,所以干脆就只保留一种最“正宗”的“翠”好了,而将其他所有的“翠”都称之为“翠羽”或者“翠毛”。于是,“翠”就成了一个纯粹用来表示颜色的名词。

公羊玥彤公羊玥彤优质答主

翡翠在中国古代早期被写作“翠”,有学者根据古代文献资料考证,认为翡翠一词在清代以前实际上是对孔雀石类饰品的称呼。如清代许舒己《金石识别·杂石识》中记载:翠,有数种,以绿者为上。一种深绿,如梅碧色,有微尘红点,光洁明莹,其纹之散如马鬃者,最可爱,谓之翡翠,可为簪珥;一种鲜绿不甚深者,曰东青,可作杯盏。又有赤者,名海东红,无纹,亦可为簪珥之饰。又有紫者、黑者,皆不甚贵。云南生山石上,与金沙和采。《云南通志》亦称:翠,生于山石,采金沙时兼得之,有青翠色及紫、黄、黑诸色。

孔雀石,是含铜量较高硫化物矿床的氧化带所产生的次生矿物,多呈隐晶钟乳状,结核状、皮壳状和纤维放射状。硬度3~4,密度约4克/立方厘米。具蜡状、土状光泽。具不同深浅的翠绿色。因其颜色和结构酷似孔雀羽毛的翠绿色而得名。孔雀石自古被人们视为吉祥如意和富贵平安的象征,并以它的色泽艳丽、形态优美而具有较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古代西方国家普遍都把孔雀石作为辟邪之物,一些民族把它作为吉祥之物并作为装饰品。

古代缅甸的玉石和西方文明所接触。如公元前3世纪希腊亚历山大大帝入侵印度期间,在北方城市华氏城曾见到过带有装饰用的缅甸玉石制品。公元前2世纪罗马大帝也曾用缅甸玉向波斯作为和平保证的贡品。缅甸玉石直到元明时期才在一些上层社会和中国国内的一些传世作品中才逐步出现。因此,作者认为古文献中的“翠、翠鸟、翠羽、翠钿、翠珥”等实际是对孔雀石的一种称呼,而非现代意义上的翡翠。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