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为什么不透呢?
因为透明并不代表着“透”,而且对于天然形成的玉石来说,透明度与“透”没什么关系。 很多人应该不知道,所谓的“透”其实是对光线的透过性而言的,而透明度则是水头或水汪汪的意思。
从专业角度来讲,“透”是指光源通过物体,光线可以连续、均匀地扩散开来,其本质就是透光性好的意思;而“水头足”则多用来形容透明度好,可见光穿过物体是呈点状分布的,所以这种描述更接近于对透明程度的描述。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透”和“水头足”都与颜色的深浅无关[1]。例如,同样是浅绿色的玉镯,如果种质好,水分充足(即透明度好),那么就可以做成“透”的;但如果颜色偏深,即绿色部分含有色根,那么就不可能做到透明的,最多也只是水头足一些而已。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天然石材来说,是不存在“透明”这一说法的,用行内话讲叫“透度为零”。这是因为自然界中不存在晶体形态完美的宝石,所有天然宝石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内部的杂质和微裂纹,因此光线无法完全透过。虽然这些杂质和微裂纹本身对宝石的美观性和价值有一定的影响,但并不能影响宝石的科学定义。
天然形成的玉石是没有“透”这一说的,只有“水头”或者“不透”之称。这与天然矿石的特性有关,因为除了单晶以外,绝大多数的天然矿物都是集合体,其中不同的矿物之间会形成一定的缝隙,这就使得自然界的玉石都没有很高的“透度”。
但是,“水头”是可以调整的。目前市面上有很多“水头”很好的“玉石”,其本质是在原料基础上经过加工艺处理得到的,例如浸油法、浸蜡法、灌浆法等。通过对材料的处理方式的改变,使得原本不透明的玉石得到了增加“水头”的效果。当然,这类方法只能改善“水头”,不能改变颜色,否则就成了染色的假玉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