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烧制多少度?

莫江英莫江英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是,翡翠是在高温高压下形成的结晶;而玉是软玉(和田玉)、硬玉(翡翠、独山玉等)和其他玉石在常温常压下产生的一种矿物集合体——所以,从形成条件上来说,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可比性。 但既然题主提到了这个问题,那么我就来说一下,一般情况下来,翡翠是如何进行加热的。 翡翠属于辉石族的宝石,和石榴石、橄榄石等亲缘关系比较近。它由铁铝硅酸盐矿物组成,主要含有钙、镁、钠、钾等元素,属于变质矿床,在地质学上叫作“变质作用”,其形成的温度至少要在400℃以上。 这个温度听起来似乎并不高,但要知道,这个温度已经超过大部分金属或合金的熔点——也就是说,一旦这些矿物被加热到400℃以上,那么它们就会开始融化并产生膨胀。当温度达到900℃左右时,这些矿物的结构会发生明显变化,从而形成一种类似于玻璃的光泽,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透明”。这种由于高温导致的结构性改变,对颜色也有一定影响,比如绿色会向黄色偏移。

一般情况下,翡翠在形成之后会在地表以下深度几十米甚至更大的空间里,受到地下水的侵蚀,从而产生物理化学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热量,但最终能被我们采集到的并不多。 而当我们把它采出来以后,一般会先用人工将其打磨抛光,这个过程也会消耗一定的热量。不过,这些都不会对最终的产品造成什么影响。 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热处理了——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烤色”或者“烧色”。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的翡翠挂件都会经过这一道工序。 “烤色”就是用高温把颜料固着在翡翠表面的一种工艺。一般来说有染色的必要,都是因为原有的色调过于单调乏味,而且并不是所有的鲜艳色彩都能自然形成于天然翡翠之中。 所以,为了追求颜色的绚烂多彩,人们想出了用染色剂来填充毛孔的方法——即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将染料浸入翡翠的晶格间,让它们的颜色呈扩散状态均匀分布。通常来说,绿色的翡翠接受染料的范围最广,浅黄色的次之,紫色的最弱。

当然,除了“烤色”之外,还有一些优化处理的方法,包括浸蜡、加固等等,都是保持翡翠光泽度和硬度,以及延长产品使用寿命的常用方法。而这些操作,都是在无氧高温的条件下进行的。 最后说一下,虽然翡翠的形成与火山活动有一定关系,但它在形成后并不会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因此并不能吸收太多的氧气。至于那些表面看上去很光滑的翡翠饰品,其实都是在加工过程中,表面沾染上了研磨剂的结果。

宿汶旖宿汶旖优质答主

翡翠的高热传导系数为3.171W/mK,在受高温加热之后,翡翠内部的胶体溶液及盐酸溶液就会迅速的膨胀,从而使得翡翠内部结构发生破坏,从而释放出钠长石,而钠长石在高温的加热之下很容易就汽化,这个时候翡翠就失去了该有的胶体充填物的支撑,从而产生裂纹,而加热的温度越高,时间越长,裂纹越多,越密,越深,直至最后变成粉末状态为止。

虽然在实验室中用高温加热翡翠,但是现实生活当中,导致翡翠内部水份挥发或者烧糊的温度在300-600℃这个区间内,很容易就能够达到,比如,高温熨斗,高温电烙铁,高温火枪(电热枪),还有高温液化石油气枪(焊锡枪),这些工具在使用工作时候,其温度基本都在1300度以上,而一般用来焊接的铁丝也在760度以上,只要翡翠靠近高温电烙铁的金属铁条,或者靠近高温火枪的枪口,或者靠近高温液化石油气枪的枪口,翡翠马上就会变色,变干,变焦,同时在接触的地方开始出现裂纹,甚至裂纹直接将翡翠从中心部分直接贯穿然后碎裂为两半或者多份。

同样的,如果翡翠碰巧掉在刚煮沸的开水里,马上拿出来,翡翠就会出现不均匀的局部变色,变干,变焦现象。

当然,如果碰巧翡翠只是掉在煲汤的大锅汤水里,刚好是刚烧滚并马上取出,影响较小,基本上不会有变化,顶多就是变热了,不过这个时候马上把翡翠放入冰水冷却,这样翡翠有可能内部产生裂纹(肉眼看不到),这就属于烧糊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