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釉玉跟翡翠区别?
这个问题有趣,本人接触古陶瓷多年,但真正系统研究蓝釉却是近两年多的事。之前虽然也在博物馆及古玩市场观察过诸多瓷器,但仅限于欣赏和品鉴,从学术角度深入研究则是在2017年始。因偶然机会进入玉器行,看到很多“蓝调”玉器,开始思考这类器物应有的学术定位及与瓷器的相互关系。由此入手,开始了对蓝釉的重新认知。 通过大量的学习、研究和探讨,最终得出结论:中国古瓷器中,确有“蓝调”这一品种,且颜色表现应与翡翠相类同;但其属性并非矿物结晶形成,而是由含铜物质在高温下与釉料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其色泽呈色稳定,不易褪色或变色;可填涂于素器表面,也可浑然一体烧制于器内;且具有吸收油脂的特点,故不宜长期存放。
可将蓝调定义为:以氧化铜为着色剂,经过高温烧制而形成的蓝色玻璃质釉。(氧化铜的成色原理与颜料中的氧化铁不同,后文有详述) 根据上述定义,蓝调是釉而非矿石,故不能称为宝石;但又确实具备宝石的性质,因此可以称作“仿宝石釉”。 从工艺角度来说,烧造蓝调的釉料配方较简单,制作难度不高。因此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对这种材料严加控制,将其列入了专卖清单。
由于氧化铜属于国家管控资源,个人无法购买,因此市面上出现了用其它金属氧化物代用的现象,这些代用品虽与氧化铜的颜色接近,但在耐热性、稳定性以及光洁度等方面均有差异。有些商家为了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甚至直接加入翡翠原石粉。这样的做法虽然可以让成品颜色更快地呈现出浓淡变化的效果,但是材质本身的粗糙感也会随之凸显出来,反而不易得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