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什么古董价值?
我来讲个故事吧,这个真和钱有关系。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姓李的书生,家里很穷,天天吃咸菜窝头。有一次他到河边钓鱼,钓了一天一无所获,正巧看到河里有条船,船上的人喊“过河”!李书生不会游泳,就拿着一个瓦罐投了进去,顺流而下,竟然到了对岸。
李书生上岸之后,一个老者对他说“你快走,有贼人来了”!言毕不见。 李书生赶紧逃到一个山洞里,果然有强盗过来。李书生以石击之,居然把强盗都打死了。这时,一个白发老头从远处走来,对他说“我有三件事想请你帮忙”,李书生答应了。
首先,老头让他把自己背上的干粮袋送过去,里面有十几个饼子。接着,让李书生替自己把鞋子洗干净,最后请李书生吃自己的干粮。吃完后,老头给了李书生一个小袋子,告诉他“你拿这个袋子去洛阳买十个饼子,那里有很多我的同门,你把袋子给他们看,他们会给你吃的”。说完就不见了。
李书生来到洛阳,按照老头的指示去了道观,对道士们说“我要吃了”!然后把袋子里的钱倒出来,居然有一小堆黄金。后来李书生就用这些金子买了十万个饼子,分给贫穷的人享用。 这个故事出自《朝野佥载》,这本书是唐太宗时代(公元649年—650年间)编写的,当然十分靠谱。这个故事之所以有价值,在于它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唐朝时候已经出现了私人和贩夫走卒自由买卖货币的现象。
在宋朝文献中,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比如有人花钱雇凶杀人,凶手杀了人之后,雇主拿出一块碎银付款,这明显是现代意义上的金钱交易了。宋朝之前,这种私人买卖货币的情况应该不存在,当时主要流通的是官府发行的铸币。
从李书生到洛阳买饼子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到,至少是在唐初,市场上已经存在两种东西,一种是盐铁这类由政府专卖的商品,另一种就是民间可以自由交易的货币。前者类似现代的税收,后者类似现代的税收+预算外收入。所以,货币问题是个大历史问题,它涉及到政府和企业的关系,以及企业和市场的关系,非常复杂。简单地说,就是从唐初开始,中国的市场经济才开始慢慢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