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翡翠竹子好吗?
1、“高风亮节”,是形容一个人生平道德高尚,为人清白,有气节。用翠竹来比喻这样的人,是因为: 其一,竹子的颜色青绿青绿的,和绿色的山林融为一体。而青山绿水一直都是中国文人所钟爱的自然美景。所以,青葱的竹林看起来是十分清新雅致的;其二,竹子的形态是挺拔向上,迎风飘扬的,仿佛人在行走时,轻轻摇曳的翠竹都在向行路人致意欢迎;其三,我国古代文人对竹子的感情极为深厚。
《诗经》中就有描写竹子的诗句,可见它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受到人们的喜爱了。在之后的历代诗歌词赋中,也有大量关于竹子的形象和描述。这里列举两个例子: 南宋诗人郑思肖的《寒菊》: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这是借菊花歌颂志士仁人,暗喻自己坚贞不屈的气节; 再一个就是明代文人刘基的《梅香》: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这是以山中的高士和林下的美人自况,表达自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之情的。
2、“四季常青”,说的是竹子的生命力旺盛,四季茂盛。这一点,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一是从竹子的生长周期来看。民间流传着“种竹三年成林”的说法,也就是说,只要好好养育,三年之后就可以成为一片绿色的海洋。这固然是指成年的竹子,其实,新生的竹笋也是如此。 苏轼就有《奉议郎王君庭坚墓表》记载其友人王巩“其生于东坡之雪堂者,才如指粗,冬夏长青”。这里指的是雪堂刚刚建成之时,栽种的几根竹子,已经长成,郁郁青青。二是可以从生理构造上来看。
众所周知,竹子是空心植物,但是它的枝干里却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木质部,这些管道可以输送营养和水份给每一个细胞,使它们都能够得到充分的滋养,而不会缺吃少喝。这就像是一个人,全身遍布血管和神经,无论身体哪个部位,需要的营养都能及时提供一样。所以说,竹子能够四季常青,是有理有据的。
3、说到“有节”,就自然地联想到“气节”。这个“节”还指人的节操,道德原则。因为气节是对国家和民族而言的,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所以,有气节的人必然也是具有爱国精神的。 爱竹之风盛行于晋代,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倾向于忠义之道。这一风气被历代文人延续下去,爱竹变成了有气节的代名词。 比如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在《咏白梅花》中有句云: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知道易醉,还酒莫惊春睡重; 欲醒还醉,醒来愁恨又纷纷。 这是词人以梅花自况,表现自己的孤傲清高。再一个宋代女词人朱淑真的《鹧鸪天·赏牡丹》: 曾看牡丹是洛阳,也曾花下梦黄粱。 如今老去春光晚,剩见梅花独自芳。 随流水,过西厢,欲栖枝鹊未飞翔。 他年风月应犹在,留我与花俱老忙。 这是一首寓居他乡的思乡之作。上片以昔日繁华景象衬托今日凄凉处境,下片用想象未来日子的美好来反衬现今孤独落寞的心情。全词含蓄委婉而又感情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