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种水怎么鉴定?
首先,我们分两个层面来论述“种”的问题—— 一个是客观存在的“种”,一个是行业里对“种”的理解。 我们先讨论第一个,它是一个物理概念,与物质本身的结构有关。我们要判断一块翡翠的“种”如何,就必须掌握“种”的本质。 “种”的本质是光学性质,即光线在翡翠晶体上的折射和反射作用,而“色”的本质则是电磁波(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紫外线、可见光、X射线及γ射线等)在物体中所产生的物理作用。 所以,当我们说一件翡翠是“糯种”时,意思是该翡翠的光学特征类似于糯米汤——细腻、软嫩、透明至半透明,光泽强;当说是“豆种”的时候,则意指该翡翠的光学特征等同于煮烂了的豆子——粗糙、硬脆、透明度差,光泽弱。
当然,实际要比这比喻来得复杂些。比如同样被归为豆种的翡翠,有的很透,有的却很差,这就是由于结构疏密程度的不同导致的。 疏的,可以接近玻璃种,反之则接近砖头。 这就像“冰种”一样,并不是真正的“种”——它是根据翡翠的结构特点而划分的类别,本身不是一个准确的“种”的概念。 但行内绝大多数人都将“冰种”当成一种“种”来看待了,并且普遍认可其评价标准。这是由于“冰种”的特点恰好符合消费者对“种”的认知——透明、凉冰冰的质感,而且看起来像冰块似的,有棱有角。所以,虽然“冰种”不是真正意义的“种”,但却可以以假乱真,充当“女大十八变”中的“变”。
要判定一个翡翠的“种”是什么,需要从两个方面考虑——
①该翡翠的光学特性是否属于某个“种”的范围,②该翡“种”所含杂质物质的性质及其数量是否严重影响了上述“种”的特征。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则“种”成立;反之,则不成立。例如,玻璃种一般是无色的,但如果出现了绿色,而且颜色均匀明亮,那么,这种玻璃种就值得大加赞赏了,价格自然也不菲。 再如,豆种往往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观赏性,而且硬度较高,可以作为首饰材料,因此也有一定价值。但是,如果豆种中包含了大量的黑色杂质,而且分布不均,就会大大降低其质量,价格也就相应地大打折扣了。 评判一件翡翠的“种”如何,需兼顾本质与瑕疵两大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