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和民国太师椅有区别吗?

钱哚唯钱哚唯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太师椅,又叫“太师坐”、“太师榻”。因为古代设官分职,太师是三公之一(其余二公为太尉、太傅),地位很高。所以用其来指代主位,表示尊贵。 而实际上从形制上看,我们现在所说的太师椅,也就是明式的交椅的变种,是由交椅发展而来。

在宋代,交椅已经较为常见。《武林旧事·观灯》中记载了南宋时杭州民间彩灯中的“假面儿”,其中就有一组“太师座”,可见当时已经有了太师椅的概念。但此时的太师椅与今天的样式已有不同——它还是交椅,只是比一般的交椅更加豪华。 例如椅背上加雕饰,或在交椅上加装软袱。 而到了明代,这种加椅背的做法已经十分普遍;至迟在清初,几乎所有的交椅都已经有了椅背。

后来的太师椅也就成了交椅的别名。 不过,虽然都是交椅,但是太师椅与一般交椅也有细节上的差别。

比较明显的是椅子腿,通常太师椅的前后腿是不一样的,它是四腿,而且后腿比前腿要稍微宽一些,从而形成中间粗两边细的形状。这也是明式家具的一个典型特征。

有的太师椅还会在两侧装“角牙”,即我们今天所谓的侧板,用来固定凳子两面的人。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椅子的移动。 另外,由于使用习惯的原因,现在的太师椅大多前后两扇格芯(座位部分)可以折叠。而在明式家具中,大部分情况,这样的设计是会缩短椅子腿的长度以便让椅子更为稳固。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