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缅甸翡翠?
个人见解,不一定完全正确—— 首先,要了解一个基本概念: 宝石学中,将“颜色”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天然形成的颜色,称为“色基”;另一类是人造的颜色,称为“染色剂”。其中,天然形成的颜色里,根据形成的原因不同,又分为了好几类。例如,天然有色玻璃中的花色,就是因为含有不同的染色剂而形成的。 而人造的染色剂,按照现在的技术而言,一般都是无色无味的。在鉴别是否有染色的过程中,常会使用到试剂泡。
然而,对于天然的翡翠来说,由于成分中含有铬离子(Cr3+)和钕离子(Nd3+)等着色阳离子,在自然环境下也会发生渐变色的现象。也就是说,天然翡翠的表面,通常是由内向外,色彩逐渐减弱,直到达到表面,变为透明无色。 如果用强光照射,天然翡翠的表面会有强烈的反光效应,而经过抛光之后的表面则非常光滑,像镜子一样。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天然翡翠,表面都呈现这么规整的反射光。如果受到外力影响,或者在形成的过程中有裂隙,那么光线就可以透进去,形成一种“层次感”较明显的变色效果。 在这种底色上,如果再出现一些天然的花纹、斑点等,就会更加明显地呈现出“活”的效果。所谓“翠里藏花,碧草如茵”正是如此。
其次,再了解一下如何辨别真假。 这里提供几个方法: 看外观。真品翡翠色泽饱满,光泽强,多呈油脂或蜡状光泽。若为人工处理品,则为树脂或塑料等填充,光泽往往较差,且不均匀,可见内部颗粒或片状结构。
掂重量。同样大小的两个饰件,真品翡翠明显要比仿品重很多。因此只要手感一摸,通过掂量就能分辨。 测密度。一般情况,真品翡翠的密度在3.30-3.36g/cm3之间,而染色处理品或者假翡翠的密度大多在2.95-3.10 g/cm3之间。可以通过专门的仪器测量,也可以直接将大小规格相同的两种待测首饰放入杯中,冲入开水,观察其上浮或下沉的情况判断。
查证书。这个就不用多说了。如果有证书,而且证书的检测数据与所购商品的尺寸、重量相符,并且有检验机构印章及检验员签名,那么就证明是真品翡翠了。如果没有证书,则应该及时索要。
第三,再说说价格问题。 这个就比较复杂了。因为会受到材质、工艺、品牌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应该还是材质本身。毕竟作为天然产物,它的成分决定了它的价值。
比如同样是纯天然翡翠A货,但是因为颜色、水头、净度等不同,价格可能会差之千里。一般来说,优质的翡翠原料非常昂贵。虽然有时也会出现“物极必反”的现象,但那是特殊之中的例外。而对于那些品质比较差的翡翠,即使低价出售,往往也无人问津。
目前市面上出现了许多“注胶”“洗洞”或者“充填”的翡翠。这些翡翠虽然经过了一些加工,让人看起来更亮丽一些,但是这已经改变了原有的结构,大大降低了材质的韧性和硬度。同时,由于化学物质的存在,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所以大家在购买时一定要仔细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