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透光的翡翠好吗?

轩辕靖雯轩辕靖雯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特透”这个词我估计是楼主听到别人说,自己觉得形容得很恰当所以记录下来了,但从专业的角度来讲其实是一个不严谨而且容易误导人的表述。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无论是什么种类的宝石,其“透明度”都不可能达到100%的——如果真到了这个程度,那这块石头就根本不是宝石了(否则“玻璃”和“水晶”也不会被称为矿物了)。 所以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对任何一块宝石都只能用“半透明”“微透明”“不透明”来描述它的透明度。

而“极细粒”“细粒”“粒状结构”“纤维交织结构”这些描述晶体形态的特征也是不合适的。 因为无论是“极细粒”“细粒”还是“粒状结构”,它们的定义中就包含了“很多很小的颗粒”这一点,也就是说,用这样的特征来形容一些肉眼看不见晶体结构的玉石是很恰当的,但用来描述像翡翠这种主要晶体为柱状的矿物质就显得非常不合适了!

所以,回到正题,所谓的“特透”指的是什么?是像玻璃一样清澈呢?还是像钻石一样明亮?或者是像橄榄石那样能够看到晶体? 其实都不是!“特透”的真正意思是这石头能很清楚地看到背面(底)的痕迹。 但其实从前面看也能看到背面(底)的迹象——只不过前面有表面的纹理和颜色在遮挡,看不清楚罢了。

如果拿一块完全未经处理的天然翡翠,把表面抛光、打磨光滑后我们就能看到,在光线充足的地方斜着看过去,能看到背面(底)的斑纹。如果打磨得足够光滑,用强光手电筒从侧面向里照射,还能看见圆形的光圈(这是由于镜面反射的缘故)。 用更专业的术语来说,像这样能清晰看到背面痕迹的叫“解理彻底”,而质地粗糙不能看清背面痕迹的则称为“解理不完全”。 对于大多数宝石而言,解理是否彻底是个很重要的质量评价指标。但对于玉来说,这个问题并不重要,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影响。

这是因为:

1. 有“解理”不一定就有裂纹;2. 有“解理完全”也不一定就是劣质品。 比如白玉中的羊脂玉,除了极少数特例,一般来说都是“解理不完全”的,但这丝毫不影响它成为高品质的和田玉。

陈静彤陈静彤优质答主

无色玻璃光泽、冰裂纹、白色棉絮、白斑点是劣质B货翡翠的四种常见特征,市民购买翡翠饰品时应注意鉴别。

无色玻璃光泽

强光照射下,观察翡翠的表面,优质翡翠会有晶莹通透、水灵的感觉,而B货翡翠的表面呈玻璃光泽,有时还会有塑料感,感觉比较呆板。

冰裂纹

用10倍的放大镜观察,B货翡翠表面常可见到数条至数十条,甚至更多,宛如南国冰冻湖面的冰裂纹。这是酸洗过程中,强酸在具解理的钠铬辉石、钠长石及角闪石裂隙间进入,破坏了晶格而在裂隙处出现的破坏现象,也是B货翡翠特有的形态。

白色棉絮、白斑点

在强光照射下,从不同角度仔细观察翡翠的外观,当光线照射到翡翠的某些斑点上时,优质翡翠可能出现粉红色的闪光,而B货翡翠则可能出现白色棉絮或白色斑点。

翡翠加工方法

传统的翡翠加工方法,一般有以下步骤:

1、磨璞:去掉外皮及多余部分。

2、设图:依其天然的色泽和纹理,加以想象和设计。

3、开料:将翡翠按设计图案加工成长方块料,然后依图案要求进行具体加工。

4、雕琢:用铁椎敲打铁錾子进行雕刻琢磨,这是加工工艺中最关键也是最繁难的工序,一般依粗雕、细雕和精雕三道工序操作完成。细雕、精雕这两道工序常需用放大镜进行。细雕和精雕全部用纯手工进行。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