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形成需要多久?

司徒彦洁司徒彦洁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的关键词是“形成”,那我就谈谈翡翠形成的条件。 首先,我们要知道所有的玉石都是矿物晶体(也就是石头);而翡翠则是由硬玉岩或者辉玉岩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韧-脆性变形而产生。有岩浆作用的存在,并有足够高的温度和压力,才有机会形成翡翠。 目前对于地质学上所说的“高温”的定义是高于400℃,“高压”的定义是高于3000个标准大气压。当一块岩石被认定是由上述条件形成的时候,我们一般认为它属于热液作用的产物。也就是说,这种类型的矿物结晶过程中,没有经过搬运沉积的过程。

但是,我们知道自然界很多矿物不是单一成因的,往往是多种成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单靠温度和压力来定义一种矿物的生成环境是片面的,往往还要结合其他证据来看。 以翡翠为例,目前学界比较认同的是,它在低温高压的状态下形成于韧性断裂的构造带里面。所谓的“低温”,通常是指低于250℃的温度环境。“高压”则意味着要承受大于3000个标准大气压的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翡翠是低温高压环境下形成的,但它的结构比较致密,气孔比较少,所以耐温差变化的能力比较强。可以在野外从岩石中剥离出来,不需要借助高温高压的条件就可以顺利形成。说翡翠是一种“低温高压”的变质矿物一点没错。 但要说翡翠是在低温高压的条件下形成的矿床,那就有些言过其实了。因为成矿的条件只是为翡翠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性,真正形成翡翠的原料,还需要特定的成分、结构和有机质来维系。

凤简君凤简君优质答主

形成翡翠的原生矿床,需要漫长的地质作用过程,据最新研究报告,缅甸翡翠成矿于白垩纪中期,距今约一亿年;而形成次生翡翠砾石的过程则短暂得多,这主要与外力的剥蚀速度有关,具有强烈的区域性。

水系上游河源区,由于基岩裸露、水流急、流量小,向下侵蚀和搬运能力强,仅有少量的翡翠原生矿受到破坏,呈块状流入河床;而水系的丘陵与冲积平原的交汇地带,由于冰川活动、地震等原因引起的坡面崩塌作用频繁,有大量的翡翠被破坏冲入河中。由于翡翠具有极高的稳定性,虽经长期冲刷,到海滨地带仍基本保持其固有形态,仅表面经长期风化磨蚀,形成一层薄的风化壳而已。

也就是说,距原始翡翠矿床越远,翡翠砾石的形成时间越早、块度越小、质量越好;反之,距原始翡翠矿床越近,翡翠砾石的形成时间越晚、块度越大、质量越差。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