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多还是黄金多?
从全球矿产储备量来看,目前开采的翡翠原石80%以上都集中在缅甸西北部克钦邦地区,所以很多人都说在缅甸可以看到大量的翡翠原石,其实是指缅西北的克钦邦地区。 这里出产的翡翠原石,大部分都会运到我国进行加工制作成翡翠饰品。
因此有人得出一个结论,说中国的翡翠大多来自缅甸,甚至有人夸张的说95%以上的翡翠都来自缅甸! 其实这种说法是对缅甸翡翠产地的一种误解。 要知道现在科技如此先进,只要是一个合法经营的玉石加工厂或者珠宝公司,他们都是有仪器可以检测宝石的出产地的。如果一块宝石声称是“缅甸进口”,那么这块宝石必然是要检测过的,而且出产地一栏必然写着“MYY”(缅甸的缩写)。 但现实中很多商家出售的翡翠,可能都没有这么讲究,把没有经过正规检查的翡翠声称是自己生产的,这种情况也是存在的,只不过比较少见罢了。 如果一块宝石没有标注产地,那就说明两块宝石都是同一家工厂生产,或者是因为某些原因没有检测出来。至于为什么没有标注产地呢?可能是担心买了“水浅”的宝石。
当然,有些黑心商家以次充好,用云南翡翠冒充缅甸翡翠的情况也时有出现。比如之前有个新闻就爆料称有人在丽江购买了一个手镯,回家之后发现竟然是染色的玉镯,而卖家声称这就是正宗的缅甸翡翠。 其实所谓的缅甸翡翠,严格来讲指的是缅甸北部与印度交界地区的硬玉矿床,所出的成品宝石级翠绿色硬玉材才称为“缅甸翡翠”。
而生活中我们所说的“缅甸翡翠”,实际上更多指的是缅甸出产的软玉(又称“缅甸玉”、“岫岩玉”),属于广义上的玉石范畴,颜色通常为淡绿色或浅色。之所以会这样叫,是因为历史上最早发现的玉石就是来自缅甸北部与印度交界的莫亨勃拉克发掘的古玉。 所以从历史的角度来考量,古代的玉器有一部分其实是出自缅甸北部与印度交界地区的软玉矿。 如今,这种软玉矿仍在开采,且主要出口国家除了传统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之外,还有中国、孟加拉国、哈萨克斯坦、德国等。
市场上的翡翠与黄金的交易价格相比而言,翡翠的价格要高许多,使得人们产生翡翠比黄金贵,进而产生翡翠比黄金产量少的误解。其实不然,我们从翡翠与黄金的交易量可以很清楚看到事实真相。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统计,2015年全球产金量约3176.2吨,较2014年的3159.1吨上涨0.54%,而印度2015年黄金首饰产量已逾530吨;翡翠虽然产于几个国家,但是,世界95%以上的产量来自于缅甸。据有关资料记载,其2003年至2012年年产量分别为120万件、132万件/年、66万件/年、79万件/年、100万件/年、110万件/年、114万件/年、85万件/年、110万件/年、100万件/年,年平均产量不足100万件。可见,黄金年产总量是翡翠的10000倍。由于人类从公元前5000年就开始使用黄金,迄今积累的黄金量足以铺满整个美国,厚度为20厘米。
虽然黄金储量巨大,生产量极大,但由于其有价无用的属性,导致大部分被囤积,而没有投入使用。2013年,全世界被囤积的黄金共172640吨(其中164000吨被银行、个人、政府、珠宝商等囤积),其中,在所有的投资性储备贵金属中,黄金占了90%。黄金生产的年增长率为3%,然而黄金作为投资的年增长率接近17%。
虽然黄金的使用量仅占年产量的13%,但其在科技领域的用量却越来越大。目前,科技领域每年要消耗200~300吨黄金,用在航空、航天等尖端科技领域。18K金中的其它金属(铜、银)含量要受到限制,杂质含量要控制在1%以内。所以,作为首饰用黄金的纯度达到99.9%。黄金作为货币的属性,使得黄金的产量与地球人口具有正相关性,随着人口的增加,黄金的产量也同步增长。自2000年以来,中国和印度两国首饰用黄金的产量已占世界总量的46%。
在2013年所有的黄金使用量中,首饰用金占45%,金条、金币等投资性金块用金为41%,金牙等工业用金14%。而翡翠用途单一,几乎没有其它用途。黄金的比密度为19.33,翡翠(硬玉)的比密度为3.32,黄金的比密度是翡翠的5.8倍。可见,即使翡翠产量是黄金的10000余倍,翡翠的总量也是微乎其微,难以与黄金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