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种如何辨别?
1、结构排列方式 翡翠是由无数微小晶体组成的集合体,这些晶体的长度和宽度一般为0.1毫米,在肉眼看来就是一粒粒的样子(如照片中的“石花”);而有些翡翠经过长时期的高温高压形成,显微晶体已经聚合在一起,看不到原来的颗粒形状了,这种结构的翡翠内部看起来就很细腻(如冰种、玻璃种)。
2、颜色分布状态 自然状态下,除了绿翠色外,所有颜色的翡翠都有一定的底色。绿色部分分成原生色调(即开采现场就有的颜色,如菠菜绿)和次生色调(因后天的环境影响而改变的颜色,如豆绿)两类。原生的绿色通常呈亮绿色或深绿,很纯正,也很鲜艳;而后生的绿色则往往偏暗,多伴有白色飘带。还可能有黑色调出现。对于颜色来说,结构越细密,透明度越好,颜色就越均匀,如果存在颜色不均一的状态,则说明该件翡翠存在着裂纹或者是纹线。(当然,颜色均匀分布并不代表没有瑕疵,如胶感强的翡色或者紫罗兰色翡翠可能同样会有裂纹的存在,只是肉眼很难发现而已)
3、透明度 由于翡翠是多晶体的结合体,所以,其透明程度是不均匀的。我们可以将强光手电筒放在一旁,用高倍的放大镜来观察,若光线能够穿透整个宝石至背面,说明其透明度是很好的;若光线能穿过一半左右,则是比较透的;若光线只能透过表面极小的一部分,便是完全不透光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雾棉”或“干青”。当然,有通透感的冰种和玻璃种除外。
4、杂质含量 天然翡翠或多或少都会有杂质的,不过质量好的翡翠这些杂质很少,且不易被人发现。如果在制作过程中,对杂质进行适当的处理,使其不暴露在外面,也能达到不错的效果。反之,若是杂质较多,且处理不及时,就会明显影响美观,甚至会造成掉价的情况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