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种翡翠絮多?

齐永剑齐永剑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需要分开来看,第一是翡翠本身的品质问题,第二是人为主观方面的判断。 首先来说说第一个方面,其实大部分常见的翡翠都是“有瑕疵”的,例如:纹裂、石花、石纹等等,但是这些瑕疵并不会影响翡翠本身的品质和价格。

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家就明白了:一块天然的翡翠原料(未加工)可能有各种瑕疵,当加工成手镯或者摆件的时候,这些瑕疵会随着形状的改变而被遮掩。比如:原来是一块有裂纹的料子,经过雕刻师精心的设计和雕刻后,将裂纹遮盖了起来,那么,这件作品虽然有了瑕疵,但并不影响价值和效果。

所以,对于冰种来说同样如此——由于冰种的透明度较好,如含有杂质或纹路较多时容易显得清晰明确,即所谓的瑕症比较明显;而倘若瑕疵很少,则其品质就显得格外好。 举个例子:同样是冰种的绿绣球,有的里面棉比较多,有的比较少甚至没有,那么价格就会相差很多。

再有就是第二个方面,人为主观方面的判断。 这个主要指在交易过程中买家对商品的评判。同一块原料往往因为切割和打磨的方式不同,会使得成品的样子有所差异,此时如果买家对这种差异不够了解就容易产生疑问了——“为什么这块原石切出来两个样子呢?” “这个看起来好像不太好啊!怎么不换个别的切呢?” 其实这都属于正常情况,毕竟买卖是在双方自愿的情况下进行的,只要不是故意欺瞒,就没有什么问题。

当然,如果你买回来的翡翠正好是你不喜欢/不满意的,我们可以退货哦!

都嘉鸣都嘉鸣优质答主

在翡翠界中,我们经常听到“冰地”和“玻璃种”两个词。在以往的很多年里这两个词经常被混同使用,也有的说冰地顶多只能算个亚玻璃种的说法。其实,两者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

所谓的“冰种”、“玻璃种”其实都是指翡翠的底子。“种”在翡翠界指的就是结晶的颗粒的细腻程度;而“底子”指的是颜色之上透明与不透明的程度。“玻璃种”是翡翠中的顶级之代表,其结晶的颗粒非常之细腻,内部干净而透亮,给人以晶莹透亮、清澈如水的感受。行内人也称其为“水头足”,“水头”在行业内也是表示透明度的意思。

从“种”的方面来说,玻璃种与冰种的差别是很小的,都是非常细腻;但从底子的透亮程度来说,玻璃种要高于冰种。在自然界中,透明的物体内部光线会形成全反射(比如钻石),冰种的透明度还没达到全反射,玻璃种已经接近全反射的程度了,这就是两者的主要区别。

业内对翡翠的透亮程度一般以冰来作比较,水的结晶体冰是非常透明的,在阳光下透亮而清澈,越是接近晶莹的冰,其价值就越高,所以非常通透的翡翠就以“玻璃”(其实也就是冰)来作比较,所以出现了玻璃种的叫法,略次于玻璃种的则称为冰种。一般冰种是带有一点点点的白棉,而玻璃种则是没有的。

虽然从透明度上来说,玻璃种要高于冰种,但市场上,冰种翡翠更加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因为玻璃种的翡翠非常少,其价值非常的高;而冰种的翡翠次于玻璃种,价位低,但其品质又高于其它的品种,所以冰种的翡翠价位适中,而价值又非常高,所以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冰种的翡翠经常出现供不应求的紧张现象。

在购买冰种翡翠的时候,我们需注意几点:

(1). 冰种翡翠其结晶的都非常细,所以内部的特征不易见到,如果有非常大的暗色矿物(主要是辉石和角闪石),其底子会非常脏,其价值会大打折扣。

(2). 一般冰种翡翠主要以无色和白色为主,如果有颜色(比如紫罗兰色、绿色),其价值会较高,但其颜色多为浅淡。

(3). 冰种是次于玻璃种的,其可能含有少量的白棉,棉也是石英质矿物,也是翡翠的主要组成矿物之一,是正常现象,只要不是又粗有大的棉,就视为正常;如果有黄色棉、绿棉等则价值会严重下降,这种是病色翡翠,不是正常翡翠,其价值远远低于正常翡翠。

(4). 还有一种像冰种,但比冰种略差的“蓝冰”、“紫罗兰冰”、“黄冰”等,也是属于冰种翡翠的范围,价值低于高品质冰种,如果有色的部分很多,则价值也会大打折扣。

市场上主要针对的仿品有玻璃、青海翠、石英岩质玉(黄龙玉、京黄等)等,主要的真伪鉴别,可以通过测密度(翡翠的密度在3.28-3.44克/立方厘米)、折射率(1.65-1.67双折射率明显),采用滤色镜、测紫外线吸收谱、查红外光谱等来进行鉴别。

总之,冰种翡翠非常漂亮,也是翡翠中的顶级翡翠,是广大消费者购买翡翠的首选。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