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水头好什么意思?
“水头”是行内对透明度的俗称,指宝石晶体中含有水的含量(溶解度),也就是透明的程度。 天然宝石都有一定的透明度,透明度的测量与镜检一样,是在自然光下用放大镜检查,看它能看到宝石底部的程度。将十倍放大镜对准宝石表面,慢慢来回移动,记录能看到的最低点。 测量数值以毫米为单位。1mm=40%的透明度,即能看到宝石内部的1/4(底部);2mm=30%的透明度,能看到宝石内部1/2(底部);以此类推。
影响水头的主要是折射率、厚度、切工的参数。如同样是大颗粒的宝石,因为切割方式不同,有的水头很长,而有的几乎没有水头,就是这个道理。要想让宝石的水头长得显一点,就得从这四个方面来考虑。例如:切工方面,可以将其改为锥型切工或改良型的切工,这样可使光线能透过宝石更长久的时间,从而延长了水头感;在色度方面,可改薄处理或在抛光加工时减少留矿量,使色彩淡化一些、亮度增强些,亦可以使水头变长。当然,这样的修改是需要专业仪器的辅助才能完成的。 而对于中低档次的宝石,就没有必要费尽周折地去修改其切工或者重染颜色了,我们可以另外想办法来增加它的水头感——在镶嵌时尽量选用爪镶,这种镶嵌方式的优点在于能够充分展现出宝石的光彩,同时由于金属的反光作用,也能增加一些水头;若是设计款式能够具有环形吊饰的形式,那么更能在视觉上增加一层水灵灵的感觉。
大家在购买翡翠的时候经常见到“水头”的说法,所谓的“水头”其实就是用来形容翡翠透明度的,水头足,也就是指翡翠透明度高,水头差,也就代表着,翡翠透明度偏低。一般来讲,翡翠透明度越高,其价值也就越高,“水头”好”。
但若是翡翠的“水头”过于充足,而颜色等不足,其价值也不会太高。比如玻璃种翡翠,要求全绿,若是带绿,价值就要打折扣,若是只带点绿,其价值就要下降很多。“水头”这个术语来源于玉石的产地缅甸,由于缅甸常年处于雨季中、山涧沟槽中水流湍急,因此缅甸人就把玉想象成“水”了。
翡翠作为玉石的一种,是不可再生的珍贵玉石资源,颜色绚丽,品种繁多,是玉石品种中最为珍贵的,人们常把翡翠当作吉祥物。翡翠分为老坑和新坑。老坑翡翠的石性全褪尽了,质地十分细腻,透明度很高、玻璃光泽亮丽,颜色鲜美,价值很高;新坑翡翠水份不足,还带石性,透明度差,颜色偏暗而闷浊。
一般人们所说的翡翠的“水头”足,透明度高的,应该是老坑玻璃种翡翠,玻璃种翡翠是目前所有翡翠中质量最好、透明度最高者,玻璃种翡翠为纯正的硬玉,由于内部几乎无杂质,因此它呈现白色或玻璃色。玻璃种翡翠滋润、洁净、水份足,其底子如玻璃一般,清澈、晶莹、通透,因此得名。玻璃种翡翠极为稀少,极其珍贵,极为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