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通宝的价值多少?
先来看一枚背面的,这应该是一枚刻字版,因为满文“嗣皇”的“嗣”字最后一笔横弯勾和宝源局造的字“源”最后一笔交叉了(如图) 这是非常特殊的版式,其他的“嗣皇” “宝源”等字都是上下结构的,而且字中竖都没有过贯穿整个字的。 这枚背面有划痕,但是文字几乎未磨损,保存较好(图二) 再来来看一枚正面的,这是一枚特殊版本的大字临渊(如图三),这种大字版的“大清银币”铸造量是非常少的,据说比同一时期的小字版还要稀少。 大字版的特点除了大小以外就是“清”字的第二笔“口”字稍扁而短,其他笔画较细,整体字形比较大。(注意和大清银币不同) 因为正面没有标注年份和铸币厂,所以这枚大清银币的具体年份和铸币厂无法确定。
通过和同时期的银元的对比,我个人猜测是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天津造币总厂铸造的,原因如下: 一、袁世凯北洋军政府组建之后,北洋三杰之一——段祺瑞担任总理兼陆军总长。他掌权之后提倡新学,实行新政,对当时中国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他从德国购进设备,聘请德国技师,于光绪二十九年开始铸造银币和铜币。
这种银币俗称“袁大头”,因为袁世凯的头像而得名。 二、当时全国共五个造币厂,其中四个在江南地区,只有这一个在北边,而且是隶属于北洋军的建制,归段祺瑞直接领导。 这个造币厂是专门为北洋军阀政权打造的钱样,字体风格明显不同于南方各造币厂。而且正像这位答主说的,这种钱币非常精良,含银量大,重量足,存世量少。
我手里的这一枚是72.5克,和其他同版的80.6克的袁大头相比要轻一些,应该是铸造时候的偏差,导致一些钱币在制作的时候没有来得及打磨就装入盒中了。 再来看看这个元宝背面,这个元宝的背面有一串英文,翻译成中文是“大清帝国银行”。 这串英文下面有个时间,这是英国标准时间,上面的是中国农历时间。这个时间是公元1903年1月2日,也就是公历的十二月十八号。
根据我的考证,这个小钱应该是在光绪三十年左右开始铸造的(1904年),因为在这一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上奏朝廷称现在所铸制的银元、铜币,民间甚为通用,请免缴厘金并着派员检查。
此折传到造币厂之时已是腊月二十八,因此新年假期过后正月初四便开始正式检查。初五便接到御批,由此可知此事办理之迅速。 再有就是根据这枚钱币表面的金属光泽和流通痕迹判断,这枚小钱应该没有经过大量流通,而是处于一个比较精致的封装状态,也就是说这可能不是普通民众使用的货币,而是属于皇室、贵族或者官僚阶层所使用的货币,这种货币一般都是精铸而成,很少流通,因此能留存下来的就比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