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翡翠贵吗?
民国时,云南出产翡翠原石,但是并不出名,原料多供应给香港、欧洲和日本等地加工成首饰。而缅甸出产的翡翠原石则享誉世界,在民国时期甚至被称为“帝皇玉”。 那么,当时的翡翠原石价格怎么样?根据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出版的《云瑞堂研奇集》记载: “翠价之低昂,未有如今日之甚者也……盖本年二月以前,每元只易绿玉约值五十元左右;二月之后,每元却仅易绿玉约值三四十元。”
当时的翡翠原石价格还是比较划算的,一元钱大概只能买三十多元的原材料。 但是,到了抗战末期,局势动荡,物价飞涨,昆明的翡翠行业受到很大的影响,价格水涨船高。
1945年时,有人回忆这段岁月说: “那时候,一块小小的碎料都贵得惊人,买回来仔细设计,才能利用。有时为了买一块‘小料’,竟不惜倾家荡产。”(《昆明的翡翠》)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很多之前做古董生意的人转做翡翠生意。他们眼光刁钻,善于识别伪品,所以当时有“宁买真,不买假”的说法,就是说买东西不要买假的,尤其是买翡翠饰品千万不要买了假货。 当然,这里说的买假货是指买仿冒品,并不是指买品质很差的翡翠料子。因为好的翡翠料子一直都很贵。比如下面这张照片里展示的手镯材料,就是很好的缅玉,在当时也要几十元一只,价格还是很贵的了。(1942年) 不过,比起现在动辄上百万的顶级翡翠手镯来说,当时的价格算是比较实惠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