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币是不是假的?

颜倚淇颜倚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现在市场上有很多用其他材质冒充的“翡翠”,这些仿冒品中,不乏有些制作精美、不易辨别的品种。接下来就为大家揭秘几个常见的假“翡 翠”,希望大家能够擦亮眼睛,不要受骗上当!

1. 烧蓝翡翠

什么是烧蓝翡翠? 将白色或淡色的天然翡翠浸泡在硫酸溶液里,然后加热到900℃左右,使无色翡翠浸透着色;或是使用氧化钴6号染色剂,通过浸泡法或者填充法给翡翠染色的一种造假方式。

2. 灌浆翡翠

什么是灌浆翡翠? 是将胶水、颜料等原料灌入玉碗里,借助机器加压,使其与玉碗紧密贴合,再经过高温高压定型,最终制成“玉璧”。

3. 烤色翡翠

什么是烤色翡翠? 用高温对低色的翡翠进行上色,类似微波炉加热食物原理。 由于温度很高,一些原本颜色淡淡的翡翠,在经过烤色后会很快变得浓艳起来。但是这种方式上色的翡翠,时间一长就会退色。

4. 染色翡翠

什么是染色翡翠? 通过化学方法把染料添加进翡翠内部,让翡翠表面以及内部产生均匀的颜色分布。 这种染色的效果是长期有效的,而且随着佩戴过程中油脂的渗透,部分染料甚至还会深入翡翠的内部分子结构当中,使得颜色越发浓郁漂亮。

5. 镀膜翡翠

什么是镀膜翡翠? 在翡翠表面涂上一层带有颜色的保护膜,目前主要有透明保护和有色保护两种类型。 因为这层涂料通常很薄且通透性很好,所以用肉眼很难观察到颜色变化。

郭志琳郭志琳优质答主

翡翠币是清朝末年流行的一种钱币。中国历史上流通时间最长,版本最多,内容最丰富的银币是清代银币。从19世纪70年代初到1911年清朝被推翻,有近40年流通历史。当时,许多省份,乃至许多大、中、小城市都有地方铸币机构,铸币名称有宝、银、元宝、重宝、银币、银元、银币等。形式上既有圆柱型、方型、蟠龙型,也有饼型等等,枚不胜举,不一而足。而在这纷繁多样、灿若星河的清代银圆大家族中,当以“光绪元宝”和“大清银币”最具代表性,铸造数量最多、范围最广、历时最长、珍品最多,价值也更高,为收藏家所喜爱,因而成为银币收藏中的首选目标。

光绪元宝是清代钱币中最具收藏和投资价值的品类之一,广东省造光绪元宝尤为引人注目。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清廷为巩固货币管理,提高国际地位,特谕令两广总督在广东试铸银币。1890年(光绪十六年)正式开铸7钱2分“寿字”银币,作为“奉旨试办”,用作“通行通用”。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两广总督为表彰有功人员,在广州造币厂铸造了一批“光绪元宝”,背面“寿”字改铸“双龙御宝”字印。因此,广东省造“光绪元宝”面额有7钱2分、3钱6分和1钱4分4厘三种。该币铸成后,清廷拟在全国推行,但因“寿”字银币的币值与当时流通的“龙洋”有异,不便流通兑换,又“寿字”与“瘦子”谐音,不吉利,“双龙御宝”字印与“丧权辱国”谐音,也不祥,不久即遭停铸,留存至今者极为稀少,弥足珍贵。

在广东省造“光绪元宝”三种面额中,尤以3钱6分银币更为稀少,国内外公、私藏家所藏寥寥无几。英国斯宾克(spink)拍卖公司在2003年钱币拍卖会上推出的3钱6分广东省造“光绪元宝”铜样币,成交价高达14850美元(约合人民币126000元)。2004年北京诚轩春拍会上,一枚7钱2分广东省造“光绪元宝”银币成交价达10.12万元。今年8月北京翰海钱币拍卖会上,两枚7钱2分广东省造“光绪元宝”银币,成交价分别为8.25万元和2.53万元。这枚3钱6分广东省造“光绪元宝”银币是笔者珍藏的清末民初钱币藏品中最具升值潜力的极品之一,在市场上可谓千金难求。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