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谁喜欢翡翠?
老佛爷慈禧太后,是公认的翡翠狂热粉! 据说老佛爷一生拥有上千颗翡翠,她最爱的两种颜色,分别被命名为“阳绿”和“祖母绿”,取意为“皇家绿色”~ 老佛爷对翡翠的热爱还体现在她居住过的颐和园里,除了室内陈设的玉器外,连窗棂、栏杆都被涂绿了(也是没谁了) 在《大公报》曾经报道的《圆明园旧址发现清漪庙》一文里写道: “正殿内北壁上挂着一大幅画,无款,系用五彩丝线绣成的山水风景,甚为精美;两壁有四副匾对,均为翠墨写在绢缎上的,其字俊秀飞腾。” 虽然这些记载有些出入(比如不是“千颗”而是“百颗”,也没有具体的数量描述),但可以看出,帝王之家确实把翡翠当成重要的首饰以及装饰品。
此外还有传为国库唯一女主人、一代传奇的末代皇后婉容,她也酷爱翡翠。 1935年,有一张轰动全国的照片叫做《国后游街照》,照片中身穿旗袍的婉容,脖间戴了一条绿色的翡翠项链,格外耀眼夺目。 而这串项链,据说价值达200多万现在的人民币。 据宫中太监回忆,婉容的首饰盒里还有很多用翡翠做的手镯、戒指等,不过当时皇室用的玉石都是产自缅甸,经过长途运输到天津再进入紫禁城,因此品质都很好,很少出现瑕疵。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串由红宝石、蓝宝石点缀的满绿翡翠珠链,就是当年溥仪被赶出皇宫时,从乾隆皇帝宝匣中掏出来的宝贝之一。 这条珠链如今挂在某个博物馆的展柜里,向人们诉说着那段已远去的传奇。
翡翠原是缅甸的特产,在佛教中被视为“吉祥瑞兽”,后来人们便从其谐音演绎出“翡翠”一词,意为“带来吉祥、幸福”。它是一种主要由硬玉或具有黝帘石、钠铬辉石、阳起石、角闪石等形成的以辉石类矿物为主的多矿物集合体。优质翡翠主要产自缅甸中部阿拉干山南麓的河谷和原生矿床。
缅甸人信小佛,翡翠谐音为“翠佛”,是吉祥之物,缅甸人也特别喜欢翡翠。当时,中缅边境交通十分困难,只有马帮的驿道。缅甸山中的绿玉源源不断地从驿道运过境(民间称作“过手”,每过一次手,价格就要增长一次),被商人“过手”运到腾冲后,翡翠的价格已成倍增长。
明清以前翡翠只是低档玉料。直到明末清初,随着宝石翡翠矿在缅甸被发现,从缅甸传入的玉料达到了玻璃种、冰种的程度时,人们才发现了翡翠的美丽,使翡翠身价倍增。清朝雍正以后,翡翠开始步入宫廷,成为皇家垄断的玉料,用于制作珍贵的玉玺和装饰宫殿。慈禧太后就大量使用翡翠装饰,她特别喜欢翡翠,寝殿中饰以翡翠,她生前使用的玉玺、手镯、项圈、挂饰等几乎都是用最好的翡翠制作的。据说慈禧的那块御用“凤皇翡翠”价值3000万俩银圆。从此,翡翠才成为显贵和收藏家的珍品,从宫廷发展到官府,然后才传至民间。清朝晚期时,云南腾冲已出现了200多家玉器商号,商人们把从缅甸进来的玉料再从腾冲贩到北京、上海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