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上黑点怎么办?
对于喜欢种水好的,那就不需要特别在意这些点,毕竟“黄金有价玉无价”,种水好了,这些点在视觉上也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本身更在乎颜色的话,那就得另当别论了。因为对于无色透明玉石来说,其瑕疵是很容易观察的,一点瑕疵都会被无限放大,所以无瑕才会被作为评判高档和田玉的重要标准之一。 而在市面上,绝大多数的翡翠都是带有瑕疵的,即或多或少都有些杂质、石花或裂纹等瑕疵。对于这些瑕疵,行内也是有着“一黑遮百丑”和“无瑕疵不翡翠”的说法。可见瑕疵对翡翠的影响有多大! 而这些瑕疵中又以黑色斑点的危害最大,为什么呢?因为黑点不仅会影响美观,而且很难清理,不管怎么清洗都只能淡化,无法彻底清除。这也就意味着无论怎样处理,黑点始终都会存在,无法完全消除。这就使得很多消费者在购买翡翠时,看到带黑点的翡翠总是心生嫌弃,甚至绕着走。
其实啊,如果从专业的角度来讲,只有达到一定的规模才能称之为瑕疵,像那些仅有针尖大小,且稀稀疏疏的杂质是不属于瑕疵的,这些可以用强光照射一下进行观察,用强光手电筒对着石头照射,如果是纯天然的翡翠,是可以看到许许多多的亮点在闪烁,这一现象可称为“翠性”或者是“苍蝇翅”,这也是判定纯天然翡翠的重要标志之一。
当然啦,我这里所说的都是天然带有瑕疵的翡翠,至于那些经过人工处理过的B+C货,由于结构已经被破坏,是没有任何明显的瑕疵的。不过这种经过了酸洗加充胶的处理方法,虽然去除了原有的瑕疵,但同时也会失去天然翡翠的本质,价值自然也就不会高了。
鉴定翡翠时需要对翡翠的矿物成份、结构、透明度、净度等六个方面进行鉴定,行内称之为翡翠六要素。在所有要素中,净度是最受消费者关注的,而且,净度在行内又有行话叫“水点”,是判断翡翠品质的重要指标。“水点”又可分为“红、黄、白、黑”等不同颜色,各种颜色的水点在价值上有明显差别。黑色水点俗称黑点,具有遮挡光线进入翡翠内部和破坏透明度的双重作用,直接影响翡翠的美观和价值。
翡翠在矿山中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风化作用和水冲作用。在一些富含有机质的环境里,如炭质板岩、煤系地层的附近接触带,翡翠常形成较易发生风化、蚀变,碳质浸染翡翠内部透明度下降。特别是当碳质较集中地沿破碎裂隙赋存,或沿粒间裂隙密集填充形成网脉时,透明度急剧变差。在这样的条件下,常常有一些有机质和碳质被翡翠吸收进入,使裂隙变成黑色。在翡翠矿床的附近河流中经常可发现一些带黑色点、块状杂质的卵石。由于在翡翠内部经常出现黑点,因此,翡翠行家都把那些内含有黑色点状物的翡翠俗称“黑点”翡翠,含有“黑点”的翡翠透明度都比较差,其价值也大受影响。
目前在市场中存在着一些假冒的“黑点”翡翠,其中的黑色点状物是后来加入的,俗称“脏”。假冒的黑点翡翠肉眼鉴定方法如下:
1、“黑点”翡翠中的“黑点”一般呈定向生长或成群、成片分布,而仿冒的“黑点”无规律性。
2、“黑点”翡翠多为水雾朦胧状,而仿冒的“黑点”翡翠的“黑点”多呈浑浊状,或为灰白色。
3、用10倍放大镜观察,如果“黑点”的轮廓有“漂”的感觉,呈不规则状态,不是像棉絮状的“水点”,则是黑点翡翠;如果是棉絮状、砂状、星点状,呈固态感觉,则为行内所称的“脏”或水锈。
4、带“黑点”的翡翠在不同切面有不同的外观,例如在“黑点”所在平面观察时,呈不透明状态,“黑点”明显;而在垂直于“黑点”面观察时则表现为透明状或水雾状,但略显浑浊、“发灰”。而仿冒的“黑点”在各个切面观察,透明度差别不明显,都显得“灰”,呈不透明或半透明,“黑点”大小差别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