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西瓜为什么那么便宜?
最近看了很多关于翠友的问题,发现大家对一些名词的解释还是很模糊的,比如:种、水、色、地(底)、工等等 这些名词是评价翡翠最常用的术语,也是衡量翡翠品质好坏的主要标准。
今天小玉就先来和大家聊聊其中两个最容易混淆的概念——“种”和“水” 相信大家都听过种水这个概念,但在实际购买时却发现,商家只会告诉你这是老种、那块水是好的,具体的种和水到底有多好却只字不提... 其实啊,翡翠的“种”指的就是结构,“水”指的是透明度。
不过呢,在实际的评价过程中两者是不能分开来看的——翡翠的结构决定了它的透明度,而透明度的好坏又对结构产生了影响。 所以我们要判断一块翡翠的种水和状态,需要将结构和透明度综合起来看才行。
那什么是结构呢? 结构其实就是指玉石原料中矿物颗粒的排列方式。 由于玉石是一种多晶集合体,因此结构也分两种,即粒状结构(如玻璃种)和纤维状结构(如糯种)。 其中,粒状结构的玉石因其结晶颗粒间隔均匀细腻,肉眼很难分辨出晶体轮廓,所以看起来显得莹润通透,质地很好。
但也不是说纤维状结构的玉石就不好,实际上,有些优质的高翠料子就是属于这种结构,如老坑种、冰种等,虽然颗粒细腻,但有一定的透光性,所以也是种水极好的。 至于结构最差的是泥石结构,这类原石一般不建议用来切手镯或者做摆件。因为结构松散,很难做出成品,就算做出了成品,其牢固性和美观度也很差。
既然结构决定透明度,那么在判断种水时就可以把结构给划掉了。剩下的就只有材质本身的透明度了。 但这里要注意哦,材质本身是指天然形成的玉石,而不是那些经过化学处理过的“B+C货”。
天然玉石根据透明的程度,可以分为5个等级,即: 透明(玻璃光泽)、较透明(油脂光泽)、半透明(油脂光泽)、微透明(蜡状光泽)和不透明(蜡状光泽)。 当然,这并不是说越透明的质量就越好,还要结合其他指标来综合判定。
对于中低端的翡翠来说,种水通常都是搭配着来的,也就是常说的“种好水差”或“种差水好”,毕竟天然玉石的资源是非常有限的,不同位置、不同厚度的原石其品质是不一样的,有优有劣很正常。 但对于高端的翡翠来说,种水和颜色往往是可以兼得的。
就像我们常听说的“正阳绿”“浓阳绿”,这里的“阳绿”就是指鲜艳明亮的绿色,而这种色调正且亮的绿色,必须满足种水上品的要求才能呈现。
所以,当大家在选购翡翠时遇到种水色俱佳的优质宝贝,可千万不要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