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画中国精神?
先引用一段官方解释,来自百度百科: 中国精神,是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团结、奋斗、奉献。 “中国精神”这一概念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是社会意识形态中主流派(社会主义)所倡导的价值观。它是在长期社会发展中,人民集体选择和创造的,是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重要旗帜和精神力量。 因此从定义上来讲这属于一个意识形态范畴的概念,和文学创作没什么关系——因为文学作品反映的是现实世界,而“中国精神”这种显然是一种价值观,一种对社会发展进行价值判断的标准。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文学无法触及这个领域,比如鲁迅就写过不少关于中国问题的文章,其中就包括《药》,这篇文章里就有对于爱国主义的歌颂,以及对于民族败类的批判。 所以归根结底这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弘扬什么,贬损什么”,而价值观本身没有高低上下之分,也没有对错正邪之别,它本质上是一个认知问题: 你认为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你认为什么值得做,什么不值得做。 所以从根本上说写作时只要不违背作者的价值观,那就算是符合“中国精神”的。
问题是价值观并不是自然主义地呈现在作品中的,它需要作者主动进行描述与传递——这就涉及到如何塑造形象的问题。 如果从塑造典型形象的角度来看,我认为最接近“中国精神”的形象并不是英雄人物或正面主角,而是像孔乙己那样带有自嘲和反讽色彩的人物。这些人物身上兼具了民族性优点和缺点,他们是我们自我嘲笑和调侃的对象,同时也是我们认识自身,反思自我的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