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董硬币有哪些?
1、方孔铜钱 先秦的布币、刀币已经相当考究,但是真正体现中国古代货币艺术成就的还是方孔钱。 方孔钱起源于战国时期,到汉武帝时开始通行。它是用铜或铁铸成方形孔洞的圆形钱币。在春秋战国时代,各国由于通商往来需要,曾广泛铸造使用各不相同的形制和材质的“币”。但统一以来,汉代自汉武帝开始普遍使用五铢钱。五铢钱沿袭汉唐,成为当时中国最通用的一种货币。这种钱的正面中央有一个方形的文字“五”(“文”),又叫作“文钱”;背面是汉字“铢”,它的形状和大小一直是以后各代方孔钱的主要范本。 另外,还有“开元通宝”“乾元重宝”“太平通宝”等朝代古钱币。这些硬币都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的瑰宝。 2、银元 清末民初,外国银元大量流入,对封建社会后期的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
当时中国白银对外输出量很大,据史料记载,中国每年向外输出白银500万两左右,输入的银元大约3000多万枚。随着外国银元的涌入,国内也开始了银元辅币的制造。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在1912年和1914年先后铸造了“袁大头”。“袁大头”分为两种,一种为民国三年袁大头,另一种为民国九年袁大头。除了“袁大头”外,还有一些其他版本的银元,如光绪元宝、大清银币等等。
进入民国之后,各地军阀纷纷割据称雄,为了稳定局势和财政,他们纷纷铸造发行银元。这一时期的银元版本较多,较为繁杂。不过,这些不同地方的军阀发行的银元虽然样式各异,却都有一个特点——背面都是嘉禾图。这是因为当时的银元背面都需要刻上“XX造币厂开铸”或“XX铸币厂造”字样,表示该货币由哪个工厂或者作坊铸造。因为“X”字太多太复杂,为此人们就用“嘉禾”来代替“X”字样。后来人们在谈及这些银元时,都说“某某嘉禾银元”。这样称呼简洁明了,容易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