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檀是中国人吗?
这个题目有意思。 先引一段《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汉时期的珠崖郡(在今海南省),其地人“多木,宜荔枝、龙眼、楠木、沉香”;又引东汉王莽时合浦太守周凯的话,称合浦郡(在今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交界处)“产珠宝、翠玉、象牙、犀角、珊瑚、琥珀,木则桂、樟、楠、梓、沉香”。
再引一段清代赵德麟编撰的《本草崇源》,里面列出了香树中的上品——“檀香”,并称这种香料“出香山,以片雅重,色如紫晶者佳。”又引唐代甄权著的《药性本草》,其中说檀香可“调中,益心神”,并例举了用檀香治病的药方。 从这些史料可以看出,至少在汉代,我国南方已经大量栽培檀香树,而且已经用于香料或药用。
至于“紫檀”之名,最早见于宋代朱熹所著《紫檀图》,称这种香木材为“紫檀”。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引用古人的说法,指出“紫檀木,新伐之木,香气扑鼻。烧烟熏鼻,令人辟恶。” 那么问题在于——
第一,汉代文献所称的“沉香”,是不是就是今天的“檀香”?
第二,如果“沉香”不是“檀香”,二者有什么区别? “沉香”是不是“檀香”?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 我们现在所说的“沉香”,在古代有两类,一类是指今天我们说的“檀香”,因其香味浓郁,故又称“沉水香”、“熏陆香”等;另一类指的是今天所说的“沉香”(agarwood)。这两类香都有药用价值,但前者偏重于芳香剂,后者偏重于防腐剂。
这里需要说一说“沉水香”的形成。这种香属于动物寄生性香料,就是一些香料被寄生虫寄生于树干内,吸尽树木的精华,最后干枯而成。由于这些植物经细菌分解后,最终形成的水溶性物质可以顺流而下,流入水中,所以这种香的香味能够飘得很远并且可以在水里溶解。
由于“沉水香”容易腐烂,所以古人采回后必须及时加工,做成各种形状以便长久保存。这也是我们现在称之为“沉香”的原因——因为“陈”通“沉”。 那么“沉香”和“檀香”有什么关系呢? 有的,而且关系还相当密切。 原来,“沉香”和“檀香”都是印度热带树种,都属于“龙脑香科”,而该科的物种有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在树干上都有一个或是几个环形轮纹状年轮。
如果将一个年轮作为一层,一整圈算作一圈,那么,从地面往上数的第三层或者第四层的厚度大约相当于一个人高矮的程度。也就是说,越是到上面,年份越久,香味也越醇厚。古代采香人都特别喜爱“沉香”,认为它是香中之王。
除了香的味道好以外,“沉香”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可以人工培植。而檀香就不同了,只能野生,不能种植。正因为如此,“沉香”的价格比“檀香”要贵很多倍。 在我见过的“沉香”标本中,颜色最深暗,质地最坚硬,气味最醇厚的部分,正是树龄最大的那一轮。古书上所谓“沉香”,实际上就是指这一轮的木质部。 而“檀香”则是从树干正中劈开,取出纤维板后剩下的废料,即所谓的“檀香边材”,颜色淡红,质软味清香。 如果将“沉香”置于水中,则浮于水上,“檀香”则沉入水底。这就是辨别“沉香”与“檀香”的最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