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古人崇拜玉?
我猜,中国人最初发现玉的特性的时候,大概被震惊到了——这个石头能养人! 行有行规,各行各业都有其独特的属性。
比如厨师,《礼记》中有“庖人”,负责祭祀时准备供品;《周礼》中则有个“亨人”,负责烹人和祭祖。还有“酒人”、“浆人”、“醯人”等等,分工极其细致。 而制作玉器的工匠,在商代就已经存在了。
玉器的使用者,也在一开始就被赋予特殊的意义。王公贵族腰间的佩玉,并不是普通的饰物,而象征着身份与地位——孔子当官,就要先“正名”——当大夫的官就得配大夫的玉。 当然,能戴得起玉的人,社会地位一般都不差。而玉的特性也备受推崇——“润泽以温,仁之方也。”(《礼记·聘义》)
作为美德的象征,玉被写入礼仪制度之中,成为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准。 “德润身”,德行如美玉一样润泽整个人;“玉润屋”,房屋因以玉作装饰而光彩明亮。连带着用玉做器物,也被赋予了一种崇高的道德意义——君子比德于玉焉。
于是,玉成了道德与美的化身。这种形象,深深印入中国人的意识里,几千年来经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