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为什么那么多?
题主所提的问题比较宽泛,也许是我理解的能力有限,没有完全把握到题目要阐述的意思,所以只是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谈下我的看法。 首先,就“中国汉字”与“中国书法”的关系问题而言,我们通常认为,字是由笔画构成的,而笔画又是具有具体形态的(点、横、竖、撇、捺等)。也就是说,我们认为一个字是由若干笔画组成的。但这种想法其实是一种简化,一种概括。因为实际上,任何字形都是由许多部分组成的,这些部分叫做字的部件,任何一笔笔画都不能单独构成一个完整的文字。而且,虽然同为一个字体,不同文字的字形也有较大差异(比如,甲骨文、金文、小篆以及隶书、楷书、行书的不同字形),这是由于汉字的构字方式造成的。
我们知道,在古代,人们造字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增加偏旁部首,也就是给已有的字形添加符号,使其变得复杂;另一种是改变字形中某些笔画的形状和位置,即所谓“变形”,来创造新字。比如,用“木”作偏旁构建新字,“森”“林”“树”……;又如,把“高”中的“高”换成“山”,变成“崧”,等等。总之,任何一种字,都是通过增减笔画或调整笔画位置的方式构造而来的。
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一个字是由若干笔画组成,而每个笔画都是有形状和位置的,那么同一个字不同的书写者写下时,笔画的形状和位置就不可能完全一样。这就是题主所说的“书法字体的多样性”。 其次,我们再从“写字”与“书法”的角度来看待题干的疑问。这里需要先简单阐述一下二者的关系。简言之,“书”就是“书写”,而“法”则是“方法”,“技巧”或者“规律”。当然,这里所说的“书”与“法”,是广义上的“书”与“法”。狭义的书与法,则分别专指“写字”和“持笔”的基本方法。
广义的“书”包含“写字”和“书法”两个方面。其中,“写字”侧重于表达意思,是实用为目的,其载体主要是纸张;“书法”则侧重在审美方面,其载体主要是碑石、青铜器、竹木简帛以及其他材料。当然,在现实中,这两种行为往往很难区分…… 综上所言,题主所说的“字体的多样性和字体减少的不确定性”,正是我国汉字书法艺术的独特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