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玉什么时候传入是中国?

范兴藩范兴藩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先放结论,缅玉最早输入中国的时间是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缅甸玉和缅玉是怎么来的。 缅甸玉其实指的就是翡翠,它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泛指所有的硬玉矿物,而狭义的缅甸玉特指来自缅甸的硬玉矿石。

为什么用“玉”这个字而不用“翡翠”呢?这是因为在古代人们并不认为现在的缅甸出产的玉石是属于一个独立的品种,而是认为它们是来自于不同地方的玉或者翡翠。

比如《水经注》里提到怒江(萨尔温江)上游有多处产玉的地方。其中一块靠近博唐岸的玉被称为“滇玉”,而另一块位于今印度阿萨密邦的叫“阿戛玉”。

这两块地方的古称中都有一个“羽”或“禺”字,这是由于古音变所致。《说文解字·玉部》中记载:“珏,二玉相合也。从二玉,禺声。”段玉裁注:“玉部曰‘二玉之合谓之玦’者,谓相连而可解者也;曰‘二玉相迭谓之瑗’者,谓中间孔圆而边有棱者也;曰‘半璧曰玦’者,谓璧上半截而缺者也;曰‘中央若凸者曰瑗’者,谓孔中微凹而下连半璧者也;曰‘连璧曰琯’者,谓璧相连而中有空者也;曰‘连琮曰琯’者,谓琮相连而中有空者也……”也就是说,古人把现在缅甸北部山区的玉石都归到“玉”(即指美石)这一大类里面了。而他们看到的这些玉石的特点就是颜色丰富、质地细腻润泽、透明度较好(有些可以做成器皿)。 那这些玉石是怎么来到中国境内的呢?根据现有的资料来看,这些玉石一般是采用陆路输入的方式,也就是由商人经过高原、荒野跋涉而来。

虽然我国古代也有通过海路输入宝石的历史,但是海路上盘桓着海盗和倭寇,风险很大,而且价格昂贵。所以在明宪宗成化元年(1465年)以前,从海路西上的宝石多是珍珠、珊瑚,少有玉石。之后因为明朝政府对海上贸易管控不力,又有荷兰东印度公司等外来势力参与竞争,使得海路上的宝石贸易逐渐兴盛起来。

不过还是陆路的数量更多一些。这些玉石大多聚集于云南边境地区,然后沿着茶马古道或者丝绸之路进入内地。

关于缅玉输入中国的具体路线,目前我已经找到了相关的学术文章进行详细论述,这里是转载该文章的摘要: “关于缅甸玉石入华的路径,迄今无确切记载,学者们根据古籍记载和考古发现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归纳起来大致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经由云南西双版纳地区入华;另一种认为由云南德宏地区入华后再转卖至西藏乃至全国。笔者在仔细研读典籍的基础上,结合目前的考古发现和地域特征,认为后一种说法更为准确…… 关于缅甸玉石入华的最终路径,目前尚无直接证据能够加以证明。但据明代朱彝尊《日下旧闻》载:“紫翠宝石,西夷贡物。其色红碧而莹润,可为簪珥,又为佛像光焰,照耀珠翠,故又称耀州。然多染成五色,红者名赤珠,白者名银珠,青者名翠珠,黑者名墨珠。”可见明代的缅甸玉石已有多个品种且被染色处理。据此我们或许可以推测出这样的路径:由商贾自海上带来原石或成品,至广东一带加以加工,染上各种颜色,然后运往各地售卖。 ” 以上是对什么叫缅甸玉和缅玉是怎么来的一个简单的介绍。下面我们再来讨论一下缅玉最早输入中国是在什么时间。

根据现有的资料来看,明英宗正统九年(1444)贵州铜仁青溪所出的“甘碧绿玉”,以及明世宗嘉靖三十六年(1557)广东英德所出的“碧绿玉”,这两种颜色的玉石都被认为是缅甸玉。

在安徽含山清波乡出土过明代玉器,玉器的颜色呈深绿色,带有黄色晕斑,类似今天的油青种或糯种翡翠,专家考证后认为这类玉器应该是来自缅甸的玉石 [1]。 此外在河北邯郸博物馆馆藏文物中还展出过一件明代绿岫玉山子,其材质也被认为来自缅甸 [2]。 这些史料都显示了在明代中期以后,缅甸玉已经广泛地进入了中国的各个领域。不过这些史料也都只是间接的证据,不够直接。

要找寻直接的证据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但是迄今为止我暂未见到这方面的论文发表,所以暂不能给出更多的信息。希望有了新的成果以后能够不断补充进来。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