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泼墨山水都有谁?
首先,泼墨不是一个特定的画法。古人所谓的泼墨,是把调好的墨汁泼在生宣纸上,让墨汁自行浸润、晕染,形成独特的笔墨效果;而我们今天所说的泼墨,则是把毛笔浸透墨汁后,随意挥洒,任由点线面结合构成画面。所以前者可称为“水墨”或“水墨画”,后者则可称“泼墨”或“泼墨画”——虽然二者皆可表达作者的感情和意念,但表现形式和技巧则大相径庭。 当然,既然提到“中国绘画”,那必然离不开笔墨(颜料)、纸墨(宣纸)和工具(毛笔)这三大要素。而除了最后者稍有变化外(主要指笔),其他两者都是千年一贯的。故此我们讨论的泼墨,仅从表现技法的角度去考虑,并不涉及文化元素和作者的个性风格等等。
要谈到中国画的泼墨,必得从宋徽宗开始说起—— 宋徽宗赵佶不仅是宋朝的皇帝,还是著名的书画家。其提出的“瘦金体”书法流衍至今;其创造的“写生蛱蝶图”等堪称佳作。 而他创造的“水墨画”(亦可称“水墨”),则直接影响了后世的水墨画家。所谓“水墨画”,就是作画时用墨和水做为主要媒介,描绘景物。这种画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唐王维,但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并影响后世,则是始于宋徽宗。
北宋的文学家、书画家米芾,曾言道:“(文)与可画竹,胸中有竹。”这句评价,恰好适用于宋徽宗。 因为有了这样的基础,到了元代,张仲仪才能评价他的水墨画为“自出新意,不徒法古”。
明董其昌《画旨》中说:“宋代花鸟,惟崔白最上乘,作墨色暗花枝,墨色之妙,前所未见。”此处的“崔白”,即指的是宋徽宗。可见他在花鸟画方面,对后世的影响之大。 至于其山水画,虽留下不少作品,但其艺术语言和创作理念是否真正影响后世,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毕竟宋徽宗生活在重文轻武的南宋,作为帝王,他更多的精力和才华都花在书画上。因而我们无法像看待“二王”(王羲之和王献之)那样客观公允地看待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