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钱币有哪一些?
1、秦半两,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将原各国的圆形方孔钱取其圆,改为小圆孔,称“半两”,这是中国古代青铜铸币的典范。汉代沿用。汉四铢--西汉早期实行的是铜钱与铁钱的双重体制,铁钱面值较小.称为“大钱”或“大钱文”。文帝时所行的“半两”是铜钱与铁钱并行。武帝时,开始禁用铁钱,改行铜钱。宣帝时规定铜钱使用五铢。
2、五铢--汉代唯一正式流通的铜币。形制特征为穿边廓正圆形,背平郭,面文“五铢”二字直读,字体端正匀称。王莽新朝时曾造“错刀”、“契刀”,均为五铢钱之变形。东汉建安年间始铸,仍行五铢钱。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古代钱币由铜币为主转向以铁币为主。但五铢钱在隋朝和唐朝依然充当着“通货”角色。五代十国时,南吴徐知诰(昪)于升元的第四年(公元938年)铸“永通泉宝”,以一当五铢钱二至三枚。
3、开元通宝--唐武德四年(621年)初,废五铢钱,铸「开元通宝」,通行全国。开元者,开辟新纪元之意。钱文篆书、楷书、隶书俱全,字体端庄秀丽,有小大样,旋读。唐末农民起义军建立了大顺政权,铸造了大顺通宝。黄巢建立齐国后,还铸造过乾符通宝。
4、阜昌元宝--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建国后,规定以银为本位,发行银券,称为“银本位”。天会五年(1127),金太宗即位,铸"靖康通宝",重宝者母钱。是年,京师有造作局和应奉局,分造"靖康通宝"与"靖康重宝"。"靖康通宝"有小平、折二两种,“靖康重宝”有折三、折五之分,均为光背无文。南宋高宗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铸行“建炎通宝”,有铜铁两种材质,币值有小平,折三,折五等型。
5、崇宁通宝--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始,发行此币。先有铜、铁,后有银质;先铸试铸币,后在南京(今江苏南京)、杭州(今浙江杭州)、徐州(今江苏省徐州市)三地铸钱,以京杭两地所铸最为贵重。有篆书、行书、隶书三种文字,钱文遒劲有力,字体各异其趣。除钱文外,尚有星月纹及多种花纹,令人眼花缭乱。
6、道光通宝--清宣宗道光年间(1821~1850) 铸。背面大多铸有“宝源”、“宝河”等字以示钱局之地。有直读、旋读之分,凡钱文为楷书的为“直读”,钱文为篆书的为“旋读”。还有“大清道光通宝”和“道光年铸”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