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从什么时候开始有铜章?
先放图,直接上图吧 这种带文字(年号)的铜币在中华文明的早期其实是有很多个不同功能的。比如战国的秦半两、汉五铢、魏四铢,南朝的常平五铢和开元通宝,这些货币不仅作为通行的等价交换媒介,还兼具了赋税功能——也就是现在说的财政货币化,国家通过铸造此类钱币将赋税折合成金属货币上缴国库,到了唐朝这种货币化进程达到顶峰。
不过,这样的状态并没有维持很久,到宋朝开始发生了变化。宋朝时期政府为了弥补财政收入的不足开始在江南各地大规模开设铸钱监,但是这样做导致的一个后果就是地方上盗铸金钱成风,因为严格的管理制度使得铁钱和铅锡钱的质量严重下滑,价值大幅度降低。于是民间使用铜钱的比例大大增加,宋太祖“钱文重文轻武”的文治方针起到了效果。
但是,钱文重量并不足以让朝廷彻底放弃以银为主的其他财政收入形式,毕竟从汉武帝开始我国就开始海外贸易和通番贸易,丝绸与茶叶是主要输出商品,而换回来的却是黄金和白银。尤其是元朝以后由于纸币发行量的剧增,白银作为贵金属储备的价值再次凸显出来。
到了明朝中后期,经济危机频繁爆发,通货膨胀严重,银价的波动对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朝廷为了控制银价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是收效甚微。到了清朝初期,为了应对无度滥发钞票造成的不良影响,清廷大力开采银矿,严禁私贩,同时限制洋银流通,稳定了银价。
但到了道光年间,外国银元涌入国内市场,由于其质量好于旧铸银元,且价格优惠,受到百姓欢迎,旧铸银元大量退出市场,造成了所谓“钱贱伤农”的现象,引起了政府的注意。光绪七年,两广总督张树声上奏建议仿制西方机制银币,不久之后由广东开始制造机器银元,这就是最早的银元,同时也是近代意义上的第一枚银元——“广东省造广府双鹤寿银圆”。 至于题主问的铜章,我个人认为应该始于清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