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刻本大多模仿书法家?

金园垆金园垆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元代的雕版刻书业已经相当成熟了,元末明初有个叫做陶宗仪的人(1329-1410),他在著作《南村辍耕录》中详细记录了当时出版流程与行业规范,其中涉及印工、稿纸、字体等很多细节。虽然年代久远,但其中许多描述还是和现在的出版制度有相通之处。

其次,元代文化相对开放,汉人、蒙古人、色目人都享有同等受教育的机会,所以出现了许多文化上的融合现象。这种多元文化的影响也反映在文字上:元朝政府设立了国子监,统一了蒙古文字母表,颁行了《蒙古字书》,官修了《全唐诗》和《儒林忠义传》;除了以蒙古文创作和外译佛教经典以外,还使用八思巴文翻译了许多西方科技典籍,甚至有人主张翻译孔子经籍用汉语音译书写而成形声字“孔孟切音”。

在这种文化氛围下,汉字图书的排版印刷自然不会有严格的字形规范和要求。 当然,这并不代表着元刊书肆一味追求新奇而不管内容质量。事实上,元仁宗时曾明确规定,书坊所印书籍“错讹者”要“杖七十,全误者杖八十”,可见对书籍的质量控制是有法律保障的。而且从许多元代刻本书的版式来看,大多数还是遵循传统的“正文双行夹注”体例的,只是偶尔会加入一些作者附注或出版者的说明性文字;还有一些书为了便于阅读,将正文直排并加圈点,这倒是符合宋元二代民间读本的传统。

另外需要提到的是,现在通常认为宋代是中国印刷技术的革命的年代,各种印刷工艺出现并流行,比如活字印刷、彩色套印等等,但其实元代的印刷技术已经很先进了,不少书籍采用了彩色套印或是简繁字母合流的排版方式,有些甚至还有扉页、版权页等诸多现代出版的元素。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