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书法家修德几个子女?
这个问题很有趣,因为我的老家就在青岛市南区南岭支路,这里原来属于一个村子叫做“小庄村”(现在改名为“正阳关路街道小庄社区”)。我的太姥姥(我母亲的奶奶)和老姥姥(我父亲的奶奶)都姓修,是亲姐妹,都是这个村子的,而且都是齐家的媳妇儿(齐家是我妈妈的娘家)。
我的太姥姥叫修良玉,她有三个女儿,我的姨姥姥们,大姨姥姥姓高,二姨姥姥和小姨姥姥分别姓王和赵,我的老姥姥叫于淑清,她有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儿子后来下落不明,大概已经去世,三个女儿分别嫁到了山东、河北和黑龙江。 我曾听我母亲说过,她的两个姨夫(我姨姥姥的老公)都非常喜欢书法和篆刻,尤其擅长刻印章,我母亲还曾经捡到过他们留下的印章材料。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二姨姥姥家的书房里摆着一幅字,写着“荣辱不惊”,这四个字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因为我小时候在老家经常去二姨家玩,所以也经常看到这个房间,这个房间除了这副字,其余的地方都被字画占据了。 因为我是带着好奇之心来问这个问题,所以我也很好奇这两个老人到底写了什么字,能让我的母亲和一个姨妈如此念念不忘。于是在2017年,我回到了青岛,特地前往青岛市图书馆查找这两人的资料。
根据青岛市图书馆的馆藏信息,我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我的姨姥姥于淑清(又名于明慧)和她的先生齐学恩(原青岛市邮电局职工)一共参加过两次展览,一次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山东省职工书画摄影展”,另外一次是“20世纪中华诗词歌赋作品集”“二十世纪当代诗词精选”。 我顺着这条线索继续查下去,果然看到了我想看的作品。首先是在“庆祝共和国建国35周年山东省职工书画影展”中的这幅《七律·长征》: 接着又在“20世纪中华诗词歌赋作品集”中找到了于淑清女士的另外一首诗作《水调歌头·长江三峡》: 最后,我在“二十世纪当代诗词精选”中找到了一副写满字的纸,题目叫做《沁园春·雪》: 写完上面三首后,于女士好像仍然没过瘾,继续在空处写了一首五言古诗《咏梅》: 而齐先生的参展作品则是四幅字,第一幅是他的自书诗词《七律·观沧海》: 第二幅是《七律·答友人》: 第三幅是《七律·寄友人》: 第四幅是《卜算子·咏竹》: 看完这些作品后,我的脑海中忽然出现了一幅画面——一位气质优雅的中年女性(应该是于女士),正坐在书房中提笔蘸墨,正在思考该写哪首诗时,突然看到书桌上的镜框里丈夫年轻时的照片,于是思绪万千,一气呵成写出了这首《水调歌头·长江三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