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几年到几年哪个派?

封蕊予封蕊予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派”是一个通俗的称呼,很多书法爱好者在谈论书法家的时候喜欢说这个书法家属于某个派,那个书法家不属于某个派。事实上很多书法家都不是某派的创始人(或者说不是该派的代表人物),但是他们确实是很好的学习者。学习的过程就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不断积累知识经验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很漫长的,短则几十年,长则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因此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书家在临写古人法帖的时候,常常会出现“神形兼备”“似与不似之间”“得其三昧”“笔笔到位”等等这样的词汇。这些词都不是空穴来风,都是他们在临帖过程中摸索到的门道。

举个例子吧! 比如我们见到王羲之的《兰亭序》总是赞叹其美如仙女下凡。但是如果有机会见到他早年写的字,例如这个《东方朔画像赞》可能会大吃一惊——这还能称为王羲之的字吗?怎么这么丑?! 再比如我们在观看怀素写的狂草时总会惊叹于他的纵横挥洒、笔墨淋漓;但是如果看看他的早期作品可能又会皱起眉头——这也能叫草书吗?写得这么规规矩矩!

再举个更明显的例子:王献之的书法作品流传至今很少,如果拿他的书法作品和二王的法帖相比,大家会认为他是刻意追求个性,脱离了传统;但是如果看看他的作品早年的作品,例如这个《中秋贴》,也许会大跌眼镜——这简直就像另一个人写的一样! 王献之《中秋帖》 王献之33岁写了这幅《中秋帖》,其实他20岁的时候已经可以写成这样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