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分别错版人民币?
区分错版币,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
1、是不是错币;
2、是不是“错版”。 两者缺一不可——因为有些所谓的“错版币”其实并无任何收藏价值,所以不能简单地以“错版”论处。 要判断一张纸币是否错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印刷错误 指印制过程中出现的差错,如字母倒置,数字颠倒等。这种错误一般都比较明显,很容易识别,当然,有时候也会有一些模棱两可的情况存在,需要仔细辨别。
2.自然磨损 由于流通中损耗,导致纸币出现瑕疵。如水印模糊、褪色,磁性油墨标记移位或者消失等等,这些也属于正常情况,并不影响纸币的法定地位。
3.人为破坏 即非正常现象出现的缺损、涂改等情况。其中又分两种情况:
A、原主犯法,故意损毁货币,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对伪造、变造、熔化、销毁人民币或者出售假冒的人民币的行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B、使用不当造成的损坏,例如,人民币在流通中的折痕、揉搓印、水渍、烤焦等。对于这种情况,虽然也是客观存在的,但原则上不影响其正常使用功能,因此无需特别重视。
另外,还要说明一点:目前,我国尚未出台关于错版币的评级标准,故不存在所谓“错版币鉴定”的问题。换言之,只要是符合上述三种情况的,都可以称为“错版币”——只不过后者更多时候缺乏实际价值。 当然,如果你手里面的纸币确实属于第一种和第二种情况,且能够提供相应的证据(照相)资料,那也可以视为“错版币”,从而适当提高一些溢价。不过,这样的“错版币”往往数量较多,而且也没有明确的收藏标准,最终行情如何,还得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才能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