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套人民币都有哪些?
1953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面额为50元、30元、20元、10元、5元的5种面值的人民币,这五种人民币的号码是连续的,称为“五联号”; 同年,又发行了面额为40分和16.5分的两种辅币(这两种辅币在第四套人民币中作为角币使用),它们的号码也是连续的,合称“七联号”。这就是所谓的第二套人民币。 这套人民币上印有深蓝色的“中国人民银行印章”和红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字样,这是我国首次采用人民二字作为国家银行的名称。 除了硬币以外,第二套人民币的纸币共有10种面额,其中最大面额的是5000元,最小面额的是50元。
这些钞票上的花纹图案都很漂亮,如50元纸币上是牡丹花图案,5000元面额的钞票上印的是莲花图案等。所有钞票正面右下角都用阿拉伯数字写着编号。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为了便于识别假钞,在第二套人民币的每张钞票上都印了8个字“禁止流通伪币”。这在我国的货币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由于印刷技术所限,这套人民币的钞纸并没有采用现在的防伪技术,因此很容易被仿制。加上当时社会经济条件下,造假币的利润十分丰厚,使得这套人民币在刚发行时即出现了大量伪造品。面对层出不穷的假币,当时的财政部门和公安机关花了很大力气才逐渐控制住。直到今天,研究伪造金融凭证案件仍是对刑事技术人员业务水平的重大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