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版人民币有几种文字?
在人民币的发行史上,曾经出现过三种文字:繁体字、简体字和汉字。 1948年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是按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南京的简称“宁”命名的,共有12种面额(后来增加了50元和100元两种),其中6种正面图案为工农业产物,象征工人与农民的劳动成就,因此这6种面额又被称为工农币。因为战争的原因,第一套人民币是在解放区发行的,当时的解放区是以华北平原为主的,而华北平原是以汉文化为核心的,所以第一套人民币采用了繁体汉字,而且数量不多且流通时间并不长。
1949年以后,为了统一全国的货币,中国人民银行于1953年开始制发第二套人民币,这套人民币采用简体汉字,并且有了“中国人民银行”的名称。 第二套人民币发行后,由于政治和民族因素,我国政府一直试图以行政手段来推行简体汉字,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成功。因此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人们在使用人民币的时候出现了繁简混杂的情况——老年人习惯用繁体字,年轻人则多用简体字;大城市多用简体字,小城镇和农村则多用繁体字……直到今天这种情况仍然没有彻底改观,由此造成了我国金融领域内一个特殊的群体——“五毛族”——专门指那些收钱发帖黑别人的简体字使用者。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汉字改革的逐渐推进,国家终于于2013年发布了《通用规范汉字表》,这是建国以来由国家权威机构发布的第一个汉字规范文件,标志着汉语正式步入了“简繁分流”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