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套人民币什么时候停止流通?
1955年3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第二套人民币(当时称“人民胜利折实币”),同时收回第一套人民币。但第一套人民币并未立即退出市场。 直到2007年1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官网公告了《首批停止流通人民币的兑换方案》,明确了具体兑换时间和方式。
从2007年1月5日起,市民可以直接到银行申请兑换第一套、第二套人民币,或者让银行直接上门回收这些“老钱”。而此次兑换的钱,除了少量残损币留在民间外,绝大多数都归入了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库中。 对于这次兑换的方案,人民银行相关负责人解释说,第一套人民币面额较大,流通时间又长,破损严重;第二套人民币则是面值较小,而且两者票面图案又有一定差异性,便于识别真假。两人一组的银行工作人员先通过对比辨别钞票的真伪,再用专用机械将钞票剪碎或撕裂后交顾客取走。
第一套人民币共有12种面值,其中最大的是1953年版伍万元牧马图,最小的是1956年版一角券。第二套人民币共有18种面值,最大的是1956年版五元人民币,最小的则是1953年版纸币的纸钞,1953年版硬币的材质为镍合金。
由于第二套人民币是在第一套人民币基础上发行的,因此其面额和主景图案与第一套人民币相比并无多大变化,只有部分面额的字符用汉语拼音标注,如“壹”“贰”“叁”等。不过,细心的读者仍能从细微之处认出新旧两套人民币的不同,比如,第三套人民币一角券上的“角”字,第二套人民币中是阴文,而第三套人民币均为阳文。再如,第一套人民币中5元券和50元券的正面图案都是工字,而第二套人民币5元和50元的正背面均出现了麦穗。 另外,央行公布的《第一批暂停流通人民币兑换方案》还显示,对于第一套人民币中的伪钞及残破、褪色严重的纸币,银行将予没收,不予兑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