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版画主要是指什么板?
指中国印刷术发明后,用雕版印制插图的书籍。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雕版印刷术的国家之一,早在唐代宗李豫(762~779年在位)时就已有雕版印书的技术,但是当时所用的纸是宣纸,太韧了,不易刻动,所以字体多是方方正正,而不可能像现在的印刷品那样,有弧度。 到北宋太宗赵光义(976~997在位)时,有了活字印刷技术;南宋末年(1279年),又有木版彩色套印技术出现。但这两种新技术没有普遍流行起来,雕版印刷仍然是最主要的书籍出版方式。
明清时期,雕版印刷技艺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许多书坊都设有专门印书机关,称“书房”或“书房刻本”。这些书房大都有数座甚至数十座刻书版,大的书坊可刻六十部左右,中小型的书坊约能刻四十部,小型的书坊只能刻二十部。一部书的雕版数量,多至数万片,少则数千片,由工匠按设计样式进行雕刻,完成后再经打磨、上色等工序。 这样的大规模雕版,为版画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由于雕版的重复利用和多次翻刻,使版本质量很难控制,加之匠人的审美能力缺乏,所以大部分版画艺术性并不高。不过,也涌现出了一些优秀的版画家,如万松山人、胡正言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