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元通宝价值多少?
大元通宝,元代银币品种之一,由海北渊于至元三年(1266年)奉旨铸行。形制仿前代“通宝”钱,分为小平、折二等,以供调剂贸易之需。
根据现有资料,元代有十余种钱币,其中以“至元通宝”为最,但“大元通宝”也有较多存世,加之其制作精美,材质优良,近年来受到不少人的青睐。目前市面上流通的比较多的是“大元通宝”折二型,直径一般在3.5cm左右,厚薄适中,文字规整,包浆自然圆润,为现代传世品,经过长时间把玩或擦拭,表面已有包浆,并部分出现锈迹,具有较高的鉴赏与收藏价值。 据学者研究,“大元通宝”的铸造材料主要是青白瓷和红铜。
由于元代实行钞币制度,禁止黄金、白银等天然货币流通,当时的铸币原料极其珍贵,冶炼技术也较为落后,使得元代的各种金属制品都显得比较粗糙。当然,这也和当时的社会状况有关,元代社会动荡不安,民族矛盾和阶级斗争剧烈,政府没有太多的精力顾及到铸币工序的精细度。因此从“大元通宝”粗糙的外表上看,我们也能从中找到那个时代留下的痕迹。 但正因为这样,“大元通宝”的收藏价值也体现了出来。一方面,这种粗犷的风格同其他朝代的钱币形成了一定的反差,具有突出的特色;另一方面,“大元通宝”数量并不像一些钱币那样极为丰富,根据现有的资料来看,它的存世量应该属于偏少的一类,再加上其自身所具备的历史文化价值,使得“大元通宝”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在收藏领域中,“物依稀为贵”是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对于那些数量稀少的钱币来说更是如此。虽然现今市场上出现了不少的仿品,但那些真正的珍品依然不可多得,它们或者是考古出土,或者是海外回流,或者是民间散出,不管是哪一种方式,对“大元通宝”的收藏而言都是可遇不可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