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烛台有价值吗?
题主可能不知道,中国的青铜器收藏和鉴赏水平,在全世界都是数一数二的。 早在2001年,中国就成立了国务院文物行政管理部门主持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企图通过科学的方法确定我国第一朝——夏代的始末年代,进而考证二里头遗址是否属于夏文化。
经过多年努力,工程成果于2000年公布,认为夏代始自公元前2070年左右(盘庚迁殷之前),终干公元前1523年左右(盘庚迁殷之后)。 但这个结果受到了一些人的质疑,尤其是受到“甲骨文研究”这一学科的质疑。因为如果夏代始于公元前2070年左右的话,那么这些文字最早的产生时间也不超过这个年份了,但是不少学者通过研究认为,甲骨文最早出现于商代中期偏晚,即公元前14世纪左右;或者是商代晚期,即公元前13世纪左右。这样就直接把夏代的存在推到了商代甚至更晚,无疑是对“夏商周断代工程”的一个重大打击。 中国古代文献记载中,有不少关于先秦器物、特别是青铜器的记载。但问题在于,这些文献大部分成书时间在东汉末年及以后,而东汉时中原地区本来就少有什么青铜器传世或者出土,因此这些记载的可靠程度本身就要打个大大的问号。更重要的是,这些记载相互之间也有矛盾之处。以鼎为例,《礼记·檀弓下》中有“君鼎也者,集黍稷而香器也”,说明当时鼎是用来做祭祀用的一种器皿;而《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王乃意欲东归,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百姓富庶,足以立霸业’”,这里的“鼎”却是指一个地区的代称。可见,单靠文献来考证先秦典章制度乃至器物的形制等,是十分困难的。
然而,令人感到震惊的是,考古学家们在考察研究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时候,发现了一件珍贵的青铜器——爵杯。这件酒杯的形状与《礼记·曲礼上》中记载的“凡尊,酒爵之属,弗饰,以示俭”完全一致,说明至少到春秋早期,人们已经能够很准确的根据古书上记载的礼节制度来还原当时的生活场景了。更为罕见的是,在这件青铜爵杯的流部(即爵杯倾斜部分,用以注酒的出口),还有三个铸成的圆形突起,正符合《诗经·小雅·鱼丽》“鱼丽于罶,鲂鳢鱼丽于罶,鲿鲨”“有鳣有鲔,鲦鲿鲈鱮,鳣鳢鲿鲨”的描述。这条流部的形状,只有三种鱼类在溪流中的形状才能与之吻合。从这件铜爵的形制还推断出,当时的酒宴应该是有司掌酒者拿着酒爵分酒给众宾者的,而且酒礼应该是十分规范的。否则,酒宴上的主客也不会对酒爵上的花纹如此挑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