钤印本有价值吗?

陆晨飞陆晨飞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钤(qián)章”是指古人用印,也就是盖印章的意思。在古代,没有印,很多事都办不了。所以才有“盖章”、“钤章”一说——有了我这块印,才能证明你是你! 《周礼》有载:“凡通天下之书而为之序,审其名,定其文,正其格式,谓之篆;别其篇第,编之于帙,缀之以序,谓之笺;涂之以墨,加之以钤,制之为版,曰之印。”(《礼记·郊特牲》正义引)

可见在周代就有印章了,而且使用相当普遍。但那时印章还不像后世这样用来刻姓名。《周礼》提到的印是作为官府文书的证明。每一篇文字都需要盖上相应的印,而且必须按顺序一一排列好,不能颠倒或者缺少。

秦一统天下以后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为了让政令畅通,必须让信息快速传达至基层,因此就需要有一套完整的通信系统,而印章就是这套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颁布诏书统一全国字体,并制作玉玺,成为日后“印章”的先河。西汉时期出现官印和私印之分。汉代印章多用铜或金制成阳文正方形印,上面刻着文字。这种印的形状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初,俗称“汉印”。 隋唐以来,官吏用纸代替印章。到了宋代,印章渐渐退出官方文件,只在民间信件中使用。

元代开始,政府以发官符的形式,明文规定民间通信需加盖印章。明代初年,沿袭元制,百姓发给官府的公文都要加盖印章。后来朝廷又开始在公文上加盖铃印(即盖在文件右下方方形印信的简称),并明确具体规定: “文武各官署给印,径一寸五分,厚九分,方六分,底平侧暗纽,顶圆。

官印用银铸成阳文,篆文九叠,字分八列。印文用硃文,字用小篆。” (《大明会典》卷一八○)这就是说,当时朝廷对官印的大小尺寸、印面文字的写法都有明确规定。从明代开始,印章才正式成为文人书札、文稿的一部分。 我们现在使用的汉字大多是由小篆书写而来,这种字形端庄,结构严谨,很能体现中国文化“尚右”“崇古”的特点,也很适合印在纸面上。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