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酬勤书法家都有谁?
古往今来,有很多书法家都认为“天道酬勤”这四个字是自己努力的见证;也有很多书法爱好者以“天道酬勤”来鼓励自己。那么,在历史上究竟有哪些书法家曾用“天道酬勤”呢? 据目前所见,第一个使用“天道酬勤”这个成语的书法家是晋代王羲之。王羲之在《兰亭序》中云: “夫人之相知,贵在知人不全,然臣少好学,颇识字画。谓此道人继,当行数千里。夫天地之间,万物之数,有形者易量,无形者难算。”“苟得其便,当为君子之器。今寄迹风云之际,奔走天下之时,以此自终,岂不悲哉!” 这几个句子中出现了三次“天道酬勤”的说法。可见王羲之是很喜欢用这个成语的。
到了唐代,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中又出现了“天道酬勤”四个字。这篇文章是颜真卿悼念被安禄山害死的侄子颜季明的。文章情真意切、字字泣血,体现了颜真卿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怀。 宋代米芾的行书代表作《苕溪诗帖》中也有“天道酬勤”四个字。这件作品是米芾72岁时写的,此时他的书法已经做到了“自然”,因此这幅作品充满了飘逸潇洒的神韵。
到了明朝,祝允明和文征明的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天道酬勤”的字迹。但这个时候的书法家对这四个字的理解可能已经和古代有了不同。因为明代中后期社会风气较为靡烂,许多文人虽然号称“风雅”,但实际上却是“无雅好,惟尚酒食”(叶盛《草木子》)。所以,这四个字可能更多的被用来激励自己勤奋上进,同时也暗示自己通过努力能够得到上天的酬劳——功名或富贵。
清代书法家钱沣的楷书代表作《多宝塔碑》中也有一处“天道酬勤”。这一时期的社会风气相对前几朝而言比较淳朴,故书法家们的作品也比较端正严谨,少有飘逸之风。清人的书法作品中的“天道酬勤”更接近古人的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