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玺收藏的价值是多少?
新石器时期,人类就已经掌握了玉器的制作工艺,并利用玉质地坚硬、不易磨损的特性制作成了最早的车辙和斧劈,用于生产生活。到了商周时期,人们已经开始用玉作为礼器,用来祭祀或赏赐有功之臣。 秦灭天下之后,统一了度量衡,制定了专供皇帝御用的“瑞玉”制度。从此,玉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汉代承袭了前朝的瑞玉制度,又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将玉的形象进行改造,去粗取精,打造了符合汉人审美且深受汉人喜爱的玉印。
汉代的官吏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印章,上面刻着不同的文字,比如名章(也叫私章)上会刻上姓名字号;办事的印章则通常较大,上面刻着官职及办事所需用到的符节等;而送给皇帝的奏章要印在厚厚的帛上,称“绶带印”,以表示对皇帝的尊崇。
东汉末年,朝廷明文规定,公卿百官上任要印绶。魏晋南北朝时,文人口中常提“佩玉”,指的就是这种系在腰带上的印章。唐宋时代,由于文人士大夫群体壮大,他们的审美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审美,此时兴起了文房四宝。印章也由之前的实用工具变成了文人书房中的雅玩。宋元以来,文人对玉的鉴赏能力有了空前提高,他们创造了“相玉”的说法,并且留下了许多相玉的著述。元代之后,民间篆刻艺术开始兴起,许多文人墨客都会亲自设计印章样式,到街上找刻字匠雕刻。这就是我们现在熟知的阳文篆字印。
明清两代,玉文化达到了一个巅峰。当时的文人不仅继承了古书典籍,还借鉴了诸多外来文化如印度梵文、阿拉伯文,并在受西方雕塑及素描影响的造型基础上,创出了一种新的字体—赵体。他们用这种字体镌刻的印章,被称为“赵体印”,广受喜爱。 时至今日,我们仍然可以在许多正式的场合看到赵体的身影——当有领导题词或著名书画家献画时,旁边往往有几位穿西装打领带的绅士手持赵体印的印泥盒恭恭敬敬地等候着。只是现在很少有人使用印章了,因为它实在太不方便了。于是,印章的文化被带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收藏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