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文十二钱什么价值?
这枚铜币很漂亮,但背面“钦此”是很明确的制币背文,并不是所谓的“宫钱”“贺寿”“祝颂”等文字,所以并不可能是清宫内廷使用的非正式钱币。 “钦此”是臣子奏折批答时使用的用语,意为皇帝看了(奏折)并同意,现在用来表示对皇帝谕旨的确认,有“遵旨办妥,钦此!”的意思。清廷用词比较严格,除了“奉旨”(奉皇帝的命令)和“钦此”外,一般不使用其他表示批准意义的词语,所以如果有一枚古钱币的背面有这样写着“钦此”的字,那肯定是宫钱或祝颂币之类的。
顺治元年,清世祖颁布圣旨,统一了“奉旨”与“钦此”的使用规定: “嗣后凡部院大臣奏事,先由御前太监赍回,次日传谕该大臣知之;大臣得旨后,复具本恭进,朕亲书钦此二字于上,交太监赍回。故后世称奉旨意者,不分轻重,概呼‘钦此’,甚属混谬。今后应行之事,即令该大臣照准,不准轻率出言,谓之‘奉旨’;应备之物,即令该大臣备办,不准空言回报,谓‘钦此’。如此严定规例,庶几事事有成。” 由此看来,“钦此”作为背文出现于铜钱之上,确实很可疑——如果是真的,很可能是民间伪造以图利。但是,如果真是宫廷所铸,那么这枚钱的制作应该也是精整的。
据记载,当时朝廷规定:户、工两部每年铸金钱五千斤,文曰“广源”;刑部每年钱二千五百斤,文曰“钦原”;礼部、兵部各钱一千五百斤,文曰“宝源”;都察院、通政司、翰林院各钱八百斤左右,文曰“宝泉”。五宝之源,皆出自京师南、北二厂,而以临渠为界,文曰“永宝”者是南厂所铸;文曰“宁宝”者为北厂所铸。
另外,因为古代铸造技术限制,金币往往不能单独流通,而是与其他金属货币一起流通。根据近代学者的考证,清朝的金币是与银币一样,在流通中慢慢被磨去的,留下的金版可能非常罕见,市场价格很高也不奇怪,甚至有可能高于同为清代的钱币。 你这钱币虽然是黄铜质地,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流转,表面已经氧化,颜色发黑,看上去像金版,而且又恰好是价值很高的嘉庆通宝,所以市场上很多卖家认为这是价值不菲的金币。不过如果你拿这个去鉴定,估计会告诉你是一般的黄铜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