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年苏维埃值多少?
这个就要说到苏联与国民政府的恩怨情仇了。 1924年,国共合作,为了统一领导,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党内实行“党治”(后来称为“党权”),国民党内派系林立,以地域分,有粤系、桂系等;以关系分,有汪精卫系、胡汉民系等等。而当时影响最甚,实力最强的派系要数国民党右派和中派联合而成的西山会议派。
这一派系的领袖李石曾,因为跟段祺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加上他是个北大地质系的教授,因此被扣上了亲日反苏的帽子。 而蒋介石当时虽然属于左派,但跟中山舰事件一样,出于维护自身地位的需要,同样对苏维埃和苏俄抱有着极大的警惕,甚至说苏俄是“害中国人的猪”也不为过。所以从三十年代初开始,蒋中正就逐渐跟李石曾等右派中派合流,在政治上同气相求。
于是为了打击共产党和工农群众,消灭异己力量,蒋介石联共中的中派势力,开始大肆鼓吹“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并以此为纲,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推动“统一”。而“统一”的反面,就是“分裂”。 所以,可以这样说,在二三十年代,无论是国民党内部的斗争,还是其对外关系的处理上,一个重要的背景就是——苏维埃,苏维埃运动! 不过,对于广大的工农群众来说,他们并不关心什么国民党内部斗来斗去的事儿,而是更关注于自己的切身利益。
当工农们看到,在土地问题上,国民党政府既不愿真正实施土地分配,又不愿意兑现其“耕者有其田”的口号,而国民党右派却不断鼓吹“耕地全部收买”给地主“发国难财”时,他们选择了用革命的方式来争取自己应得的权益。这样,以农运为先导的农民运动就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了起来。
而国民党的应对之策是以暴力对付暴力,不仅派遣军警镇压农民运动,而且还派人到上海收买流氓地痞,让他们充当打手,对农会会员及其家属进行恐吓和报复。
于是,我们看到,在这一阶段,无论国民党的旗帜怎样变幻,它的实质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它仍然代表着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仍旧坚持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属性。尽管它不断耍着各种花招,但最终的结果却往往是愈弄愈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