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银银镯子值钱吗?
不值钱,现在50块一克左右的银价,按足银的纯度(92.5%)计算,一两白银大概也就413元的价值,一元钱买两粒米而已。 不过,由于历史原因,民国时期的银价可没这么便宜啦!
解放前,我国银市场的交易品种比较单一,除了现货之外主要就是“银锭”和“银元”。其中,银锭是古代货币在现代的延续,而银元则是近代货币的主要代表。
从历史数据来看,民国时期银价的走势基本与国民政府的财政收支情况成正比。当政府支出大于收入时,银价上升;反之则下降——这跟今天的国际外汇走势简直如出一辙啊! 为了应对巨额的财政赤字,国民政府采取了发钞、征税、借款和发行债券等方式来融资。比如,在抗战最困难的岁月,为支撑长期的抗战,国民政府动用了法币发行的大权,不断增发纸币,致使法币贬值、物价飞涨。
1947年至1648年,仅两年时间,全国粮食价格上涨了3倍多,棉花上涨了近4倍,生丝上涨了将近6倍……而同期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也才上涨了约1倍。 如此巨大的通货膨胀必然引发民怨沸腾,为了平息民众的不满,当局一方面加紧税收,另一方面严令禁止白银出口。
但此时银价已经下跌得差不多了,再严禁出口也无济于事,百姓还是有钱将手中的白银换成银元或美元,然后购买进口商品。
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国际环境险恶,又面临极其严峻的财政经济形势。为了摆脱困境,新政权同样采用了财政赤字+大量发钞的手段。在发行人民币的同时,还允许银行和个人对外汇进行管制性的收购,以维系汇率。但随着经济的稳步增长和财政形势的好转,人民币逐渐收归并稳定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