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捧盒干什么用的?
“捧盒”是旧时民间礼品包装的一种,和现在礼品店卖的包装袋、盒子不同,它是一个整体——有内盒和外盒之分。内盒又叫捧盒胆,用细薄的竹木片或薄薄的塑料纸糊制而成;外盒则较为厚重,一般由彩绘的包装纸或彩色丝绸等材料裱糊成箱(盒)子状,上面再系上缎带或者绸布等作为装饰,并写上“礼”“寿”“福”等字样来表示祝贺。
至于用途嘛当然主要是用来包装礼品了!不过由于用料考究、制作精致,有些 “捧盒”也兼具着艺术品的作用,被放置于书桌上点缀居室,或作为收藏馈赠友人。
这种装潢精美的“捧盒”最早出现于何时何地已无从考证。但据传在晚清至民国年间,由于江南地区经济发达,手工业兴盛,因此“捧盒”的制作技艺已相当成熟,并在当地百姓中广泛流传开来。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捧盒”虽然外观造型变化多样,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无论大小、厚薄,它们的底座都呈正方形,而侧面看去又如同一个圆筒般逐渐收束,直至顶端。
这是因为“捧盒”除了作为包装使用之外,它的另一个作用就是用来承放物品,而且所放物品的形状又不能太过规整,否则会很难搭配。所以方形底座加上慢慢收回的侧身,就正好可以满足需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