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一两是多少克?

融珊杰融珊杰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一两,要分情况讨论。 当时我国的货币单位有“文”、“斗”和“升”三种,1斤是16两,一斤等于500克;一斗米就是四升米,而一升米大概有1.7公斤重——这一点可以在现代的粮食市场里得到验证。 一斗米大概就等于现在的7公斤大米或者8公斤面粉。

但是,这仅仅是物质交换领域中的重量单位,在银钱流通领域中,一两的重量单位却另有其表。 为了便于计算和熔铸,人们把一块块形状规则、大小相同的银锭称作一锭银子或一堆银子。这种银锭的形状大多是长方形的,称为“板状银锭”,也有一些类似圆饼状的银锭,这种圆饼状的银锭也被称为“饼状银锭”“圆形银锭”等。 由于各地铸造的银锭形制不一,为了统一起见,我们在这里以明朝嘉靖年间福建漳浦所造的银锭为例来介绍一两的重量(图1)。 如图所示,一块“版状银锭”的一边会刻上“一两”字样,另一边则凿出火苗纹饰。如果将这块银锭垂直翻转过来,就能看到底下的印章,其中会有官府的“宝”字或商家的“记”字以及编号。

图1:明代白银锭 根据史料记载,这类银锭的材质一般由93%的银和7%的铜合成,因为铜的熔点较低,加入少量的铜可以大大提高银的流动性,从而方便银的提取与铸造。 那么,按照这样的配方计算,一块重1两的银锭大约含有银元素930克; 而若是以现今的黄金价格来计算,1两约等于420元人民币,可见当时的银价还是很便宜的。

不过,这里提到的银价是金属价格,并不包含加工费用。要知道,在当时没有统一的银锭样制,各地官吏和商家为了牟取利益,都会尽可能增加他们的利润空间,因此他们会在银锭表面刻印各种花纹或者文字来作为装饰,这些花边工艺势必会增加银锭的铸造及打磨成本。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